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普天之下> 第七卷 朝天子 第六十六章 河北风云㈧

第七卷 朝天子 第六十六章 河北风云㈧(3 / 5)

较齐心地。\\/\”耶律楚材道,“要说百姓动乱。最直接地根子却出在地权不均上,百姓无地可耕,不得不成国佃户,又要忍受地方官吏的盘剥,只得造反。赵州百姓揭竿而起,反地方贪官劣绅却不反史氏。这令臣印象深刻。”

百姓只反贪官,不反史氏,这正是史氏引以为荣地地方,也是朝廷忌惮的地方。士人倒是相反,他们知dào

事情地本源出在像史氏这样的豪门身上,史氏若是没有私心,地方官吏也不可能肆无忌惮。

耶律楚材当下便将真定府藁城董氏兄弟们地义举详细说了一遍,对那董文炳大加称赞,赞扬之辞溢于言表。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人分析时事倒是一针见血。只是生于诸侯之家,却胸中怜悯百姓。是个青年俊杰。只是凡事率性而为,虽然赤诚令人钦佩。但处事少了一些圆滑,这样的人往往过于刚直。会弃官而去,也不令人意wài。”赵诚叹道。

“国主若是有意,不如召其入朝为官,刚直地人做个御史倒是挺合适的。”耶律楚材趁机引荐道,那董文炳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

“准!董氏兄弟都可以择材而用。”赵诚点点头,“董氏愿将私产拿出来分给赤贫百姓,此举虽善,然而将心比心,此举必会招致群豪反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谁会愿意将私产拿人分享?尤其这也是群豪们自以为这是他们在枪林箭雨之中,用性命换来的,分了他们的家产,不亚于割掉他们的心头肉。\\\”

“可是百姓无地可耕,只能造反!”吴礼摊开双手道,“燕云、辽东倒是有大批田地,不过有能力开垦地,却是不多,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朝廷财力亦有限,度支司屡有奏表,言说其中困难。”

中书令王敬诚,这时从怀中掏出几页书信来,递到赵诚的面前。

赵诚接了过来阅览,旁人见赵诚的神色变化莫测,眼中泛着喜色,心中好奇。赵诚看完,好半天才道:

“这姚枢是何许人也,孤记得在哪里听过?”

“回国主,姚枢此人先祖乃后唐使出使契丹,不知何故留居北地,落籍辽东。后,世代在金国为官,这姚枢字公茂,号雪,却生于汾州,曾随父迁许州,许州名士宋九嘉言其有王佐之略。当年蒙古军破河南许州,此人北逃,投靠其师宋氏,宋氏彼时在燕地为官,宋氏将其引荐给杨惟中,不料国主不久领兵入燕,杨惟中当时带着他逃亡。”

“这么说,他人在杨惟中那里?”赵诚问道。

“正是,此人现为杨惟中幕府参议,参赞省事,杨行台颇为依赖。”王敬诚道,“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杨行台认为其人可堪大用,故而托臣引荐。因其人也有上进之心,对此番河北之乱亦有一己看法,故而杨行台将其策论一并给臣寄来。臣见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