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己才得以从边关大同艰苦之地调回到京城任职。官职随时不高,但条件倒是优渥了不少。一想到自己年轻在边关那些年里的不少同枝至今还在边关之地。前些日子接到消息,有个旧时相识竟在外出公干之时误死在了扰关的鞑子手里。一想到此,吴征深是庆幸自己。
这李员外原也是锦衣卫一员。几年前被外派往江西南昌锦衣卫千户所任职。这南昌是宁王的藩地。这锦衣卫组织在全国各省均设千户所,虽与大明正军的卫所名称相同,但也仅是于此了。锦衣卫是皇帝亲军二十二卫之一,自是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并且也不隶属于亲军指挥使司,地位甚是特殊,自成体系,是上达天听,只听命于圣上的。这江西南昌的千户所不光有监视一省地方官民的职责,还有另一职责。虽然成祖靖难后,曾裁撤诸藩,将众多关外的藩王均该迁封地到南方,同时削除藩卫,这些太祖的子孙自是没有什么威胁了。但监视藩王的表面功夫毕竟还是存在的。
吴征便在这三人“热火朝天”中,回想起这些“不堪”往事。
这吴征在京中任职一段时间之后,便想到这天子脚下自是“首善之都”,自己在这里虽然比边城安全的多,但也有诸多限制。那句大俗话“进了京才知道官有多小”,自己在大同都算不上什么官,到了这北京。单论锦衣卫体系里,上有提督指挥使,指挥使同知,指挥佥事,还有南北镇抚司镇抚等人加起来不知有多少,再下还有千户,副千户多人,就凭自己一个小小百户,能有多大分量。况且这北京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锦衣卫在全国其他各处可谓“活阎王”,人见人怕。即便是一些督抚大员见这锦衣卫找上门来也得心悸三分。可在这北京,还有东厂,西厂,大内司礼监,御马监,多不胜数的“山头”,真是漫天的神佛。单说是东厂便又监察锦衣卫的权责,这气焰便压倒在锦衣卫头上,咱们也是对此奈何不得。平日里这些“正主”都是惹不起的,平日里只好拿些平头百姓折腾,这天长日久,民间的风评是更加差了,弄得咱们便如同豺狼虎豹一样。这时间一长,即便是刚刚加入锦衣卫的良家子弟,也得潜移默化自动的成真“豺狼虎豹”了。
吴征在前一年便打定主意,自己向上司请职把自己再调回北方。这古代人乡土观念极重,离家远行之事自是尽量避免。但是这锦衣卫自从迁都北京后把总部自然也迁到了上直隶,又因为北方鞑靼连年侵扰,人心不稳;几朝下来竟使得北方的锦衣卫比江南锦衣卫人数多出不少。虽说江南地方人烟繁复,国家财赋大多来源于南方,这人心安定,所以需要锦衣卫的地方自然是少,所以人数少倒也是合理。吴征也曾仔细想过,自己曾经在大同呆过,毕竟对北方比较熟悉。前几天还听到消息,这鞑靼在半月前还曾派出数只小股部队到大明多出边防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