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日记> 第十八章:“知行合一”(3)

第十八章:“知行合一”(3)(1 / 4)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倒是王守仁丝毫没有避讳自己童年的糗事,曹牧文突然有一种深刻的负罪感,好似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五九文学^^三极^^免费想到此处,自是脸色微有恙。倒是曹牧文他亏得了多年的职业技能,既是察觉表情上的不自然,一瞬间又拉开了笑脸,做到自然,和谐,不漏声色。

王守仁道:“家父也好、书塾先生也好,总的把我盯得死死的,但是,我小时候却是不老实之人,更何况这摇头晃脑的圣贤之书我也度不太进去。既然上面所说的,两项原因,一天我就突发奇想,一眼见到家旁的小竹林,便想:‘不如就去格致格致一番。’又可以找些不那么枯燥之事,家父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一点曹牧文倒是晓得。王守仁自小便聪慧异常,不过可不是《伤仲永》里面仲永之类短暂的神通,而是一个爱好广泛,博学多才的小神童。说起来,还有一点神话色彩。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听起来有些扯淡,应该是后世有些蠢蛋崇拜者编造的瞎话,不过这倒是可以从侧面印证王守仁所受到的崇敬,毕竟,中国历史上有“神化”经历的人大都是君王伟人。

其父状元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竟然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吟诗作对什么的最讨厌了,曹牧文只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级别,不过他自觉的连诌也力不从心,只好借鉴别人的了。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思想也比较怪癖诡异,怪癖,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他对于竹子的“偏爱”。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三极^^免费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王守仁便是属于那种先天聪慧、后天刻苦、家境优渥、环境优良、师长用心、自身也有些神奇性格的人,这种种优点似乎都集中到这“走狗屎运”的小子身上了,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