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看着成建军,眼神带着排斥,又带着不理解的模样,“如果说高学历就是高智商,就是高才华,那么,建军,为什么你的团队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说高学历不代表高智商,国家又为什么花了这么多心血去重点培养?”
“所以,高学历代表人才吗?”成建军感受到了苏建国的不开心,可是他不好说什么,毕竟刚才透露出这个意思的是自己而不是苏建国,错在自己。
“高学历不代表人才,高学历也不代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高学历,不过是刚好接触的人或者书籍比别人多一点而已,但是仅此而已。”苏建国看着成建军,其实苏建国是介意的,介意成建军把自己看做技校生,所以低人一等。
谁没有自尊心?谁不希望被人尊敬?
这世上的人,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尊重,都希望被尊敬。
尽管是好脾气的苏建国,也是生气的,因为学历之辩而生气。
“你该知道一件事,真正的金子是需要火来锻炼的。真金不怕火炼,可谁又知道真金被煅烧时候的痛苦与折磨?任何事,任何人都需要俯下身子,努力用心,尽心而为。空有一身本事,纸上谈兵,又有什么用呢?”苏建国望着成建军,话语越来越重了。
“一如那个纸上谈兵的赵奢,赵奢是什么样的人呢?赵奢是一个读遍兵书,对策略,战略,战术了若指掌,倒背如流的人。家世显赫,权勋世家,可是又能怎样呢?到最后,还不是一败涂地,一事无成?纸上谈兵是空有学识,没有经验的典型代表,不是吗?”苏建国第一次说的这么快,第一次说的这么气愤填膺。
“同时,曾经名不见经传,甚至不被历史铭记,连列传都不可能记录的人,因为走遍了祖国大好河山,因为立志要给后人留下书籍,他的名字如今彪炳史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何尝不是在说与其纸上谈兵,不如脚踏实地的亲自勘探,积累经验?”苏建国直视着成建军的眼睛。
“而能够留下书籍的人又有多少?《藏经》的郭璞,《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搜神记》的干宝。即便是骂人,酣畅淋漓的骂人,因为说的言之有理,说的可行其道而被后世流传。一如讨讨曹檄文的陈琳,一如讨武檄文的骆宾王,一如忠厚赏罚的苏轼,一如《钱神论》的鲁褒。”
苏建国看着成建军,“这些人没有几个是出自太学,也没几个出自国子监,他们有些人连贡生都不算。可就是这样一群人,造就了我们中国不朽的徽章。山海地理图的郭璞与徐霞客,草本本源的李时珍与孙思邈,神仙传记的干宝,经济的鲁褒。这些人,是高学历吗?不是!”
“建国……我……”成建军还想解释,可是苏建国已经不想听成建军解释了,人难得有几次性情,也难得有机会做一次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