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聪站在那舞台的中央,所说的每句话,不想是他这个年纪该说的话,可正是如此,成建军不得不感慨,2014年的少年已经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少年人了。
是啊,已经不是了。
1986年,他和苏建国不过是十四岁的年纪,那个时候,还只是放羊、喂猪,只知道等着、盼着下乡的放电影的叔叔阿姨来村子里,然后能看上一个有趣的电影。
那个时候,一本连环画,是最贵的书本,也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奢侈的存在。
书本……有时候就连课本都是奢侈的东西。
可是2014年的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们已经开始尝试少年人的发明,尝试寻找科技发展的原理了。
成建军歪着头对苏建国说道:“建军啊,聪聪……有着超越他年纪的智慧,这一代的年轻人,了不起啊。”
“是啊,聪聪小时候跟我讲一个谬论,说是有一本书说中国近五百年内没有发明,这件事刺激了聪聪,他那个时候不过六七岁,为了反驳,专门去上海市图书馆去寻找证据,去上网寻找证据。他做了一个PPT,一个讲述中国五百年内有发明的证据。你知道吗?”
苏建国顿了顿,“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聪聪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是未来最杰出的人才。他们有着当年我们没有的视野,也有着我们当年接触不到的知识,他们更聪明,更睿智,更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寻找事情的真相。有时候,我在想,张宇、赵城、张泓三位老师,他们当年看我们,是不是如我们现在看聪聪他们,是那般的欣慰和骄傲。”
“我想是骄傲的。包括我在内,我看到聪聪这般模样,真的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对未来不断憧憬的期待。2014年的中国少年人不仅仅是有了少年人该有的壮志少年稠,更有了这个时代科技的气息。中国……正如张宇老师所说,中国有了连绵不断的中国工程师红利。百年复兴,指日可待。”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
赵城看向张宇,“张教授,这便是工程师红利的模样吧?”
“是的,这便是工程师红利的模样,是不是很震撼?”张宇笑起来。
“何止是震撼,我老泪都要流出来了。”赵城笑着看向张宇,“1978年到2014年,三十四年,整整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的时间,我们培养出了无数代的工程师。可唯独这一代,我被他们震撼到了。”
赵城望着台上的苏聪,似是跟自己说,又像是跟张宇说,“张教授,我们少年的时候,是1965年,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刚刚起步,一切百废待兴。那个时候……我们连读本书都是奢侈的。那个时候的我们,每天听着广播,看着黑板报,努力的去摆脱文盲的帽子。”
“是啊,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