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把东蟾国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东蟾国的百姓就更是欢欣鼓舞,尤其是从中原被请来的这些工匠们,生平以来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受到了在人世间从未有过的被人尊重,只要这些人出现在人堆里,大家投过来的眼光就好像看到了圣人一般。
东蟾王回京探望父皇、母亲,使东蟾国的名声大振,成为了所有辽朝人都向往的地方。东蟾王敬献的百件稀世陶器,出自于蟾城郑记窑场,当然窑场所有的人都引以自豪。
郑东家并不是一个对于成就沾沾自喜的人,他的向往很朴素——就是千方百计地做好活计,只有加倍地努力,付出辛苦,才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和爱戴。
郑东家觉得在蟾城所有的人中,他最崇拜人的还是百合王后。对于努力进取的人,成就只能够代表着过去,而现在只是站在未来的起跑线上。
郑东家是努力进取的楷模,这评价并不过。现在他来到王宫,并不是依仗着自己的名声来打牙祭,更不是来讨封,而是要和东蟾王谈一件重要的事情——
原来王宫的偏殿已经建成,因为有了中原木匠的建造技术,一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东蟾王和百合王后很满意。
但是郑东家却觉得美中不足,原来此地因为不生产瓦片,木刻楞的房子房盖的瓦都是用木板呈品字形钉上去的,时间久了,油漆失效,遭到风吹雨淋后,就会翘棱变形,进而重铺房顶。
所以郑东家向东蟾王提出,现在王宫的正宫尚未竣工,郑记窑场要为王宫用石榆试制一批琉璃瓦,这样新建的王宫房顶不仅不用翻修,而且会建造的更加辉煌、壮观。
东蟾王听了郑东家的话,拍着大腿的乐,如果王宫的屋顶铺上了琉璃瓦,那才是王宫的样子,那才是他日思夜想的王宫。
为了支持这项计划,东蟾王说东家来的正好,敬献皇宫的百件稀世陶器产自郑记窑场,皇上赏赐了白银两千两,本王借花献佛,就赏赐给东家,也好作为试制琉璃瓦的底资,以期愿望早日实现。
郑东家当然没有接受赏赐,那是厚道之人,可不是奔着小恩小惠来的,郑记窑场所以能够兴旺发达,王宫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没有百合王后的引进,没有东蟾王的呵护,郑记窑场怎么会事业兴旺。
能够生产出杯盘等娇贵的餐具,从技术上讲,生产琉璃瓦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模具的设计制造,厚度、尺寸等。制造模具也没有遇到大的困难,因为有中原来的木匠师傅。
合乎要求的模具生产出来以后,泥瓦很快也就生产出来了,又经过了几次试烧,合格的琉璃瓦便烧制成功了。
东蟾国的王宫正殿竣工之后,铺上了郑记窑场烧制的琉璃瓦,可就成了天下唯一的一栋建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