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古城寻踪> 第七章 扎根

第七章 扎根(1 / 3)

这是春天里的事情,陆浩、靳舒兰夫妇就在这个春天里在乌兰昭屯的农村扎根了。

农村的活计忙碌而艰苦,农民的作息时间是跟着太阳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夏天的白天是十五个小时。

陆浩和靳舒兰没有因为劳累和艰苦而气馁,他们因为自己的知识有了用处而信心百倍;他们因为受到了村民们的尊重而心情愉悦;他们因为看到那一地青绿的禾苗而欢欣鼓舞,他们是辛苦的、幸福的、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工作成就是被村民们期盼着的。

然而将科学的种植方法落实到实际生产中,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乌兰昭的原始面貌是俗称的八百里瀚海,由于地壳变迁,瀚海干涸后,在飓风的作用下,湖底沙被堆积成了沙丘,这里的人们俗称沙坨子。

而平原则是灰沙土层很薄的草原,草原被开垦成耕地后水土流失严重,多年之后便露出了下面粘重的碱土,碱土上寸草不生,就连生命力旺盛的菅草和碱蒿也难以生长,所以这里是一片碱土地,也是农作物产量极低的地区之一,尽管这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在五亩以上,可是传统的广种薄收的种植模式,已经很难让这里的人们走向富裕。

陆浩和靳舒兰的科学种田方法,社员们一时还不能适应。生产队长来找王队长,说以前派工都是一个点种的跟一副犁杖,一去犁杖按照原垄掏墒,点种的把种子点在伴上,回来扣土将种子掩埋了,同时形成了新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新伴,点种的再把种子点到新伴上,如此循环下去,后面再跟着压辊子,就完成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这种播种的方法省事,省工,当然这种方法的致命缺点是粗糙,做不到全苗,对于科学种田以苗定产的要求是行不通的。

生产队长说现在我要派几个点种的跟着一副犁杖?王队长摸着头回答不出,他摸迷糊,是呀,以往一个点种的跟着一副犁杖,马走多块人就得走多块,可是现在陆浩要求每个种子落地都要踩格子,就是要求把种子直接踩到湿土上,这叫保底墒,其实这种方法也是陆浩来到这里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和社员们一起摸索出来的经验,但是这就用工了,以前一人跟一副犁杖,是走在旁边的旧垄上,土实诚走道一般,现在是走在新土上,土塇还要踩在种子上,这还不算,原来种子间的距离是二尺一,也没个标准,大约也就是一米以内就行了,可是现在陆浩的要求是种子间距一尺二寸。

王队长来请教陆浩,陆浩说以前管农民叫大老粗是错误的,农业生产是一门实际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粗糙,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你糊弄一会,土地就会糊弄你一年,这一整年就白干了。所以从广种薄收到科学种田,即来不得马虎大意,也来不得急躁,这是个缓慢的适应过程,也是生产实践的摸索过程,现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