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是通过新的编程实现的,柳萧这边的量子编程也早就完成了。
至于第三个,则是要用合适的材料或系统来承载量子比特。
传统的硅体材料也可以,但就是运行速度会受到影响,按照柳萧的理解,用超导电路来承载是最好的。
柳萧还记得当初的超高温实验室,为了达到上千万的温度,整个世界都在疯狂的寻找耐热材料,可寻找了好几十年,得到的最好的材料承受的温度也就是百万度,根本达不到千万度这个坎。
最终,科学家灵机一动。
既然没有材料能承受,那干脆就不选材料了,他们直接把目光投向了物理世界,想起了洛伦兹力这个东西,也就是磁场运作。
通过大线圈建造洛伦磁场,而后将磁场密封作为超高温加热管,从而达到超高温加热的目的。
事实上,这个方向却是是正确的,目前的磁场加热,已经突破了上亿度的超高温,这个温度已经和恒星温度没什么区别了。
而放在现实世界,要想承受这样的温度,根本没有材料可以做到。
而物理磁场偏偏就可以成功,让磁场内的空气承受了温度,达到了科学实验的目的。
柳萧现在也是这个想法,想要承载量子计算机的超高速运算性能,无论是任何传输材料都是有上限限制的,而且这个限制对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还挺大。
既然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材料,那不如就用超导电路来代替,超导电路里边的电阻无限接近于0,再加上真空环境,几乎找不到比这个更适合的数据传输中心了。
当然,生产方面肯定是有难度的,不过柳萧这边本来就有全套技术,虽然麻烦一点,但问题并不大。
最后,则是量子逻辑门和量子测量设备的保真度测试。
量子态的计算,和电路计算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同一时间正确的和错误的结果都会在量子计算机内部显现出来,需要用一个量子逻辑门的程序来将其进行判定,将错误结果筛选走,留下剩下的正确数据。
而这一点,对于柳萧来说就更简单了,系统给予的数据中,就有着这么一段程序的代码,只要写出来传输进去也就行了。
“等这个生产出来,笔特币这东西是不是就该没了?”
想到这里,柳萧一阵哂笑。
笔特币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挖矿属性,利用互联网剩余的丰富资源进行某些运算从而产生价值。
但一旦量子计算机生产出来,运算资源必定过剩到一个极其庞大的程度,完全不需要集、合互联网的过剩产能出来做运算了。
因此,这玩意结束是百分百的事情,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必要性。
柳萧没有犹豫,开始进行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