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杰书在“4九”位置上下了颗黑子,问道:“轩奇啊,你是怎么想到实施‘引凤还巢’计划的?”
顾轩奇的白子退了一着,答道:“我所在的Y县朗圩乡有位老书记,叫缪闰生,乡亲都称呼他老缪。他管理经验丰富,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我们俩聊天时谈到Y县‘脱贫又返贫’的问题,除了因病返贫这个最大的偶发因素之外,老缪还提到一点,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往城市输出,在城市落脚,留下的大多是‘老弱残兵’,生产力有限。我当时就想着怎么样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再回到乡村,成为村镇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这个想法很好啊!轩奇,你所说的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啊!”傅杰书叹了口气,似有无限感慨,“我国是农业大国,曾几何时,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中国的主体承载了华夏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五千余年,创立了可歌可泣的无数的生存业绩和恩怨悲歌,在乡村,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拼搏、恶斗、努力……无非就是为了吃得饱一点,生活得舒适一点而已。可如今呢?经济发展了,城乡结构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看过一份资料,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正在以每年六百个农村村庄的速度消失。每年六百!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是啊,贫穷和愚昧依然是山村难以摆脱的宿命。我前不久刚读了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就叫《已经消失的村庄》,文中有一段对我触动很大,‘2013年,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深入,人们突然发现,昔日喧嚣的村庄,仅剩下了600年前那份自然的宁静。送走了最后一位逝去的老人,村庄已经真正的消失。安详的青山,平静的绿水,和那些永远守护在这里的坟茔。思绪中仿佛激起的太多太多,灵魂里似乎沉淀的很重很重……’”顾轩奇又落下一颗白子,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
“有空的话,我建议你好好地研读一篇文章,叫‘村子已死’,”傅杰书说道,“作者站在村头的山岗,为故乡招魂,往昔的一去不复返让他从心里发出‘村子已死’的呐喊,特别现实。”
“我曾经在贴吧里看到过这篇文章,浏览过一遍。”顾轩奇应道。
“哦,是吗?谈谈你的感想!”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我到Y县履职的第三周,开头一句‘不知何时,村子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就让我感触颇深。很多村镇,年轻人都出去当了农民工,有的甚至还拖家带口,村里的学校再也没有了过去的热闹,有的村只剩下了十来名孩子上学,只好几个村的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农村人口从1995年的最高峰8.6亿,下降到今年的7.3亿,减少了1.5亿人,往后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几亿人离开了农村,农村人口愈发凋零。在Y县这段时间,我走访了不少农户,一些村民表示,像他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