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倡导移风易俗外,顾轩奇还想到在普朔乡各村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借此坚定村民“我能脱贫”的信心。十一假期结束后,顾轩奇把准岳父提到的那篇文章找了出来,反反复复又读了几遍,越来越觉得文中提及的现象正是横在脱贫工作和振兴乡村道路上的一道坎。在普朔乡,别说到了过年,平时也是如此:一到农闲时节,好些村民打工回来没事干,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赌博,要不就是晒晒太阳,唠唠闲嗑,长此以往,从内到外就“懒”了、“惰”了,在顾轩奇看来,以前贫困群众之所以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风俗习惯落后,根本原因是缺乏精神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事实上,在全国不少地方,文化匮乏和精神贫困都是脱贫攻坚中的难题。
知道问题在哪了,就能对症下药。顾轩奇在普朔乡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和其他村委、驻村书记等一起开会讨论,挑选处部分有条件的村率先试点,配套建成文化活动广场、乡村舞台,并在这些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健身器等设施。现如今,一到晚上,文化广场里打篮球的、跳舞的、唱戏的,十分热闹。顾轩奇已经决定,今年春节,仿照电视上的春晚,在普朔乡各村也搞个大联欢式的春晚,大家伙一起热热闹闹迎新春,另外,春节有7天长假,顾轩奇准备利用假期,组织村里的热心村民书写一批反映精准脱贫、知恩感恩报恩等内容的中堂和春联,广泛开展送中堂、挂春联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拔掉“思想穷根”,激发脱贫勇气,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
有了场所、有了设施,顾轩奇还觉得不够,为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他所在的普朔乡围绕“知恩感恩奋力脱贫”主题,聚焦鲜活人物和典型事例,运用戏曲、小品、山歌、快板、曲艺和舞蹈等多种形式,编排了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短平快”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并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图书、送年历、送戏曲、送电影等文化惠民活动。听说市里有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他立即向市里提出申请,并将普朔乡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和个人向上级部门汇报,促成了“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将他上报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和惠农政策都融入文艺演出当中,创作出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普朔乡各村以及Y县其他乡镇巡回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
有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系列精神扶贫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了广大村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形成了“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共识。
上一次“准女婿上门”,确实让顾轩奇收获不小,也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