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她和南宫瑾的关系越深入,她对他放下戒心,彼此越亲密,因为不完全了解他,产生的不安,也越发在心底深处,渐渐扩大。
有的事,还是调查清楚的比较好。
“刘典簿,你教我们的方法,真的可行吗?”刘锦添,亲到乡里,教那些百姓自己的育苗法,这时,却有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头儿对他提出了质疑。
“老汉,这个方法我之前在地方就职就已经采用过了,你就等着看吧,今年你的收成,一定会比去年,好个好几倍。”
刘锦添几乎是非常自信地道。
“若是这样,那就要感谢刘典簿了,我一家七口,就指望着这几亩地,收成不好的时候,挨饿饿的面黄肌瘦,若是刘典簿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简直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老汉说着,差点就要跪下来。
这年头,家里多个孩子吃饭,一年收成不好,全家人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不敢当,不敢当。”见老汉的举动,刘典簿立马躬身,把老汉扶起来。
“老汉千万不要这样说,在朝为官,这是我的职责。”刘锦添谦逊道。
“刘典簿是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对方感慨,这样的好官,希望多来几个,多多升迁,为百姓做实事,替老百姓着想的好官,朝堂上,就需要这样的人。
老汉正这样想,身边便有人插话说道。
“刘典簿,你是为百姓做事的好官,不像有的官员,尸位素餐,你是在朝官员的榜样,朝廷应该多任用刘典簿这样的人。”
听到这话,刘典簿唉声叹气了一声,低下头。
现在的朝廷,多是领俸禄不做事的蠹虫,积年的腐败,各个皇子之间,互相竞争,打压敌对,一个没权没势没靠山的官员,如何能熬出头。
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还好他遇到了伯乐,被提拔了上来。
百姓们这些日都多少听说过刘典簿为官的经历,知道他怀才不遇,最近才得四皇子重用,被举荐回京,现在恐怕是想要在京都干一番大事业吧!
百姓,这时也沉默了。
四皇子,是个会识人的好皇子,推行的很多政策皆为百姓着想,当今圣上的几个皇子里,他,最具名君之像。
大家都还记得,前不久四皇子推行的,开荒拓土的政策,当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止的,但是这却是为最低层百姓谋福祉的事呀。
对于富农,贫民以上的,地主来说,这个政策损害的是他们的利益。
政策实施下来,历经了很多的艰辛,若不是四皇子,也许他们将继续耕种别人的地,得到的粮食少之又少,连交付给朝廷的粮税都不够。
百姓也是喜欢议论朝政之事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