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在翰林院任编撰,乃正六品,此次外放淮安府漕运总督衙门管粮同知,为正五品,虽升迁得快,但和漕运沾了边,这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早在十多年前,昭华帝就有取缔漕帮之意,奈何漕帮盘根错节牵扯甚广,还有先帝废太子赵徵在背后给漕帮撑腰,漕运司总督叶炆亦是赵徵一派的人,漕运总督在当朝可属肥差,又因与绅粮大户、漕帮密切,故内幕甚多,因此昭华帝取缔漕帮改制漕运之事推行十分之难。
后赵徵落败,叶炆也被革职查办,现任漕运司总督名唤沈黎,乃当今亲自提拔上来的人,着手漕帮取缔一事已有数年。当初林海南下应考,在途中偶遇赵徽,曾提起过关于漕运改革之事的看法,赵徽对其见解赞赏有加,元康帝任命沈黎接任漕运司总督以来,也用过林海曾经提出的法子,虽有成效,但因触及各及吏员的利益,推行得不是很理想。
漕粮装运、征收、行船次序、期限管理及至运送时间、航行里数都有繁杂的制度,各省有船帮,胥吏勾结,正粮之外“耗米”、“耗费”横收暴敛,却苦了承担漕粮漕运的老百姓,当年洪泽湖洪水泛滥殃及运河,依靠漕运为生的老百姓掀起的暴动也最是厉害,如今大乱平定不过数年,朝廷给漕运百姓了些许好处,但也不过是短暂的缓解之法,再过上几年,百姓又会被漕帮官府层层盘剥了。
取缔漕帮,漕运改制,实乃麻烦中的麻烦,没有人愿意碰这个烫手的山药,林海在京不足三年就外放,着实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但一听说他是去淮安漕运总督衙门,专司漕帮漕运之事,那些羡慕他的人就开始同情或者幸灾乐祸了。
贾敏得此消息,不禁又喜又忧,她虽然对漕帮之事不甚了解,但当年祖母亡故,全家扶灵回乡,在淮安府遇到了漕帮帮众火拼,若不是父亲身手了得,自家上下只怕就受了漕帮的侮辱,因此她对漕帮的印象十分不好,这次林海去漕运总督衙门,虽是外放升迁,贾敏却更担忧林海的安全。
贾敏命人收拾行李,又派人给娘家送了信,也与各处故交告别。贾母听闻此事,长吁短叹十分伤感,贾敏当年随同林海回乡守孝一别就是五年,好不容易和女儿重逢,才两年多的光景,她又要跟随林海南下赴任了。
林海全家离京去淮安府赴任,王安然婉拒了贾敏的挽留,笑道:“太太怜惜我,您的好意我心里知道,不过在京城之中也有我的亲人姐妹,我还是留下的好,就不陪同太太去淮安了。”
贾敏挽留未果,就随她去了,离京之前,还送了她一处小院作为栖身之地。
一路舟车劳顿,二十多天后抵达淮安,正是七月酷暑的天气,林海一家到了城中,来到沈黎为其早已安排好的官邸住处,安顿完毕,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上峰,漕运总督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