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想必结果能比现在更好。”
“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只不过闺阁笔墨如何能流出去,于你闺誉有碍。”林海和菁玉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明玉,明玉正在给卫若兰夹菜,冷不防两道目光齐刷刷看过来,看得他猛地抖了一抖,瞬间明白了父亲和妹妹的打算。
“父亲您就饶了儿子吧!您不知道妹妹这几年写了多少东西,那一摞一摞的,我得抄到什么时候去。”明玉哭丧着脸求饶,他以前还嘲笑过菁玉写的实验记录都快赶上一套四书了,现在让他把四书抄下来,真真是苦死人的差事。
贾敏看着儿子笑而不语,林海正色道:“懋哥儿,你妹妹立了大功,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让你出点力是你的荣幸,将来功劳也有你一份。怎么还推三阻四的,再说,我有说让你去抄誊一遍了吗?”
明玉恍然大悟,一拍脑门笑道:“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咱家不是就有刊印书籍的铺子么,我把妹妹的记录册子拿去做成印本不就成了。还以为父亲您让我抄一遍呢,可把我给吓着了。”
众人都笑了,一顿饭吃得格外香甜,新米爽口,泡着鸡汤肉沫,黛玉也比平时多吃了小半碗,饭后林海牵着黛玉陪贾敏去花园散步消食,明玉则跟着菁玉去她的书房拿实验记录册子。
菁玉已经将这些年记录的东西都整理齐全了,分为基础理论篇和实验记录篇,一页一页都做了编码,跟明玉交代清楚。这四年她记录的册子几乎堆满了整个书桌,装了两大箱子,由明玉的小厮抬去了外院。
明玉办事麻利,第二天就去了书铺,亲自督查刊印校对,这些内容不比其他书籍,错一个字都不行,忙活了一个月,所有的册子都校对完毕,正式刊印出来,明玉把原稿又送回菁玉处,将印本送到林海跟前。
林海早已将稻谷发放给自家良田庄子上给佃户种植,因是实验,亦给了些好处,好让佃户用心照料,收到明玉送来的印本,立即发给他在各地寻来的精通农学之人。士农工商,虽说农在前,但世上的读书人大部分都以科举为要,读过书的人都天生有优越感,从骨子里就瞧不起种田耕地这些事情,因此精通农学之人十分难找,林海在儿子刊印册子的一个月间派人去各地搜寻,也只找到了两个人而已。
二人家中小有家产,科举却屡试不第,只得将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自己种田耕地亲力亲为,亦钻研过增产之法和改进农耕器具,二人被林海请到扬州,皆受宠若惊,再看到水稻增产的理论和实验记录心得,两人惊奇感叹如获至宝,答应了林海的安排,去庄子上负责这次实验和新种培育。
展眼中秋节过,九月初七那天贾敏发动,阖府紧张忙碌,林海也没去衙门,在家守着贾敏生产。
贾敏上了年龄,这一胎怀着的时候就不大好,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