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祖先在20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火及工具制作,可直到近万年才开始加速发展?
一是完全不同的协作体系出现。人类只是在近万年前才发展出能够联合陌生群体和个体,形成远超部落和领土的合作模式(在这之前人类和其他群居动物没有实质性区别,他们只能与自己的亲属和家族实现合作,这些合作体的规模大部分不会超百人,陌生个体只会是敌人和潜在威胁,战争才是当时的主流)。这种数量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合作规模,使人类做到了以前无法做到的事,例如,几十人的狩猎团体,合围或驱赶上千头野牛群成功率很低(不能提供稳定充足的肉食),无法从十几头狮群嘴里抢夺食物(和上百人的团体合作相比风险极大),无法均衡资源的种类和波动等,大规模合作让人类社会产生了飞跃,随着协作个体数量增加,狩猎成功率提升到一个相当稳定的水平,规模效应让一部分人完全脱离获取生存资源的束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不同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规模效应的作用远远超出想象,不但节约个体的时间成本,提高单位时间获得资源的数量,并且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资源获取模式: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创造工具(不仅是关系到生存繁殖的实用物品,甚至制造装饰、娱乐、情感这些不实用的物品,与远古无法长久定居的祖先相比,因为不必花费精力打包携带物品,现代人这种制造物品愿望越来越夸张,通过大量制造以当前科技水平极限来最大化个体生存繁殖,熵也比之前所有人类个体都要低)、模式(虚构出大家都认同的事物,达到规模协作或同化认知,例如货币、宗教、法律、国家、文化、习俗)提高生存繁殖水平。通过长期进化,人类由开始的家族、部落逐渐合并壮大,形成了民族、国家,灾难性的战争甚至是小规模的冲突也随着群体的整合而不断减少,进入21世纪,世界各地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波谷,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人类现在协作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在经济、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已经淡化了国家的界限,整个人类种群最终将实现完全整合,随之产生语言、习俗等也在加速整合,许多语言、民族、习俗已经消亡。可以预见,为了能更有效率实现协作,未来人类更加趋同,利用人工智能无障碍沟通,不会因为文化不同而产生歧义。
二是定居出现。从化石等考古证据我们可以得知,最早定居生活的并不是农业产生前的种植,而是在水产丰富的海边或河边,定居渔村在4.5万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大规模定居只是2万年前左右才出现,种植、养殖的出现极大的稳定了人类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增加了休息和游戏时间,人类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解决生存繁殖遇到的各种问题,创造更多的生产工具,交换多余资源,发展语言、规则,实现更大规模协作,产生了文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