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真实环境下的认知会不断发展,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例如幼儿无法明白,为什么从盒子里倒出的葡萄干,装回去还是一样多,他们认为倒出来比原来在盒子里的多。
而到了7岁以后,孩子甚至可以抽象的认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的水是一样多的,尽管他们的水面高低不相同。
人在成长过程中,头脑会从形象进化出抽象,现在推演出未来(或推理出过去),从已知规律认知未知世界等。
波的万物同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引力波(引力波是一种特殊的波,任何物体,只要具有质量就会辐射引力波,引力波会与其它有质量的物体进行干涉,从而使该物体产生重力。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引力波在有观察者对它进行观察时就会“塌缩”成为粒子,即引力子,人类不能直接观察到引力波,而只能观察到引力子。引力子是唯一的宏观粒子)。
心跳能用波来描述,睡眠脑活动也是波的形式,神经信息传递也是波的形式,相对论也是波可以描述的,所有这些,都是由组成事物最基本的单元决定的。
例如,光子组成的光,当光子传播时就存在波的形式,引力传递也是以波的形式,引力也有单位粒子,引力子属于玻色子(引力场具有波粒二象性,提出引力子的存在纯因为量子理论在各方面都非常成功,譬如电磁学可用光子的量化来解释(量子电动力学),而宇宙其他方面的基本作用力(弱核力和强核力)亦可用量子理论得到完美的描述;人们自然希望量子理论亦能解释重力,故假想有一种未发现的引力子存在,其性质与光子类似,而最终可发展出量子引力理论。可是这种理论的数学运算十分复杂且无法自洽。)。
甚至客观规律发展也能用波的形式来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热的传递(科学现在认知还有一种情况,除了熵外,可能还存在一种与热相反的物质或状态,与热相泯灭)也遵循波的形式。
世界万物都是粒子组成的,他们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从根本性质上都是粒子,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客观环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心理表达。
微笑、哭泣(叫喊)是人类心理进化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从婴儿开始,我们基因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表达能力,微笑的力量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常人在注意婴儿表情时,几乎无法抗拒他们的微笑,微笑能极大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前面分析的一样,人的心理表达同样是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就好比流水,不断冲刷着水底的这块认知心理石头,有的水流速快,力量大,有的水细小缓慢,有的甚至干涸,不同环境成长和教育出来的个体,在对待相同事物时他们的认知和心理表达相差很大。
闲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