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九十一夜 地球脉络-熵

第九十一夜 地球脉络-熵(1 / 4)

为何我们最多只能活到120岁,而不是1000岁或100万岁?为何我们会死亡?是什么限制了人类的寿命?人们能否通过组成自身肌体的细胞和复杂分子计算出自己的寿命?它们能否被改变?寿命是否可以延长?

为何身体成分与我们几乎相同的老鼠只能存活两三年时间,而大象却能活到75岁?尽管存在这样的差异,但是为何包括大象、老鼠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几乎相同,都达到了大约15亿次?

从细胞、鲸类到森林,为何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都以一种普遍、系统性和可预测的方式与规模大小存在比例关系?看上去能够控制它们从生到死的大部分心理和生理历史的神奇数字“4”源自哪里?

为何我们会停止生长?为何我们每天必须睡8个小时?为何我们长肿瘤比老鼠少得多,而鲸类几乎不长肿瘤?为何几乎所有公司都只能生存数年时间,而城市却能不断增长,且能够避开即便是最强大、看上去最完美的公司也无法逃避的命运?我们能否预测各家公司的大致生存周期?

我们能否发展出一门城市和公司科学,通过一种可量化、可预测的概念性框架了解它们的活力、增长和进化?城市规模大小有限制吗?是否存在最优规模?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规模有限制吗?是否会出现巨型昆虫或巨型城市?为何生活节奏持续加速?为何创新速度必须持续加速才能维持社会经济生活?

我们如何确保人类设计的仅有1万年进化历史的系统能够继续与已经进化了数十亿年的自然生物世界共存?我们能否维持一个受思想和财富创造所驱动、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新的社会?地球是否注定会变成一个充斥着贫民窟、冲突和破坏的星球?

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杀死一座城市极其困难!而杀死动物或公司却相对容易,几乎所有动物和公司最后都会死亡,即便是那些最强大、看上去无懈可击的也是如此。尽管在过去200年间,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增长,但人类的最长寿命一直没有改变。没有任何人的寿命超过123岁,也很少有公司能够存活这么长的时间——大多数公司在经营10年之后便消失了。

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城市都能维持下去,而大多数公司和生物体却会死亡呢?

在20岁、30岁、40岁,直至50岁之前,我都没有太过关心自己的死亡,无意识地相信“年轻人”中颇为常见的神话,即我是不朽的。然而,我的家族中有许多寿命不长的男性。因此,在50多岁的某个阶段,我将不可避免地意识到自己或许会在5~10年内死亡,那么我明智的做法就是开始思考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有一半上市公司在进入市场之后的10年内就消失了。尽管有一小部分存活的时间相当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