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春燕的眼睛丝萝还记得是用一颗花椒壳里面的黑籽做的。
小时候花馍是向玩伴们炫耀的利器。
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
如今花馍的造型更加新颖别致,渗透了作者的艺术细胞。”丝萝说。
“现在被好吃的点心、面包充斥,花馍已经作为一种面塑文化的存在。”乔木说。
“看那只,鸡尾巴像凤尾一样美”。丝萝说。
像今天在鸿渐轩展出的作品没有很明显的代表了某个节气或者节日,仅仅展现花馍的艺术和作者的独具匠心。
至于满汉全席的一百零八道菜名就不一一赘述了。
用面塑做出了这样多的菜品,真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不是多名贵的材料做的,但是这样的阵容耗费了作者的心血。
观看的时候可能一段视频、一张照片就记录了观赏者内心的赞叹,这背后所付出的汗水约莫这有作者自己懂了。
看到这样的阵容,围观的人第一反应是惊叹,后面纷纷不约而同的拿出手机拍照、拍视频。
边上的一位老太太,居然露出了非常爱惜的神情。
看来今天花馍要霸屏。
花馍为了方便挪动底座是一个盘子,这样避免用手搬动,而展柜的底层则铺了墨绿色的绒布,以衬托是面白色为主的花馍。
“花馍吃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像蛋糕一样切成块?有味道的工艺品。”丝萝偷偷的问乔木。
“馋猫。就知道吃。”乔木回一句。
“没想到花馍比满汉全席更吸引人。”丝萝看着围在花馍展柜前面的人群说。
“要是满汉全席用有价值的食材做的,今天估计就变成卖场了。”乔木说。
“为了吸引顾客,各位店长真是动了一番脑筋。我记得有家蛋糕店就用面包做了各种抱枕样子的、工艺品”丝萝说。
没多久,丝萝拉了拉乔木的袖子,让他看向观赏的人群中的一位老人。
“没什么特别的啊,我也不认识啊。”乔木说。
“不是,是让你看,那位老人的胡须上粘了一粒米饭。”丝萝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米饭掉下来,胡须不光滑,再加上米粒有点粘性,掉不下去很正常啊。胡须是白的,米粒也是白的,老人家眼神不好,没看见也很正常啊。”乔木说。
“哎呀,我不是取笑人家,我想说你老了千万别留胡子,留了得话,就算喝奶也要沾上奶渍,吃顿饭就要洗脸。呵呵。”丝萝说。
“我不吃饭,不会发生这种事。不要偷偷诋毁我的形象。”乔木说。
有个小朋友看到花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