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摇摇头:“由于当时这事涉及州府大人,为免牵连别人,我再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就连清儿也是不知情的。”
他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只有慕容烟一人听得迷迷糊糊。本来她就不是真正的当事人,所得的信息也只有听他们说了几句,从头至尾她这个最关键的人物却是什么也不晓得!
于是她开便打破沉默开口:“不如请你将事情从头至尾再详详细细地说一遍,我们大家都听听,两人计长,指不定能发现什么新的线索呢?”
她这话倒是不假,在洛星宸的示意下,唐儒德又重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次,这也是唐清婉第一次听闻整件事情。
唐儒德在谡州是位非常有名望的院士,他所开的书院叫詹鸿书院,每年中举的学生不计凡几,其中更出过一名状元。那日全院学生下学后,唐儒德留在书院中查看学生的文章,账房高先生便推门进来了。
那高先生怀中抱了个大的包袱,神色十分紧张。唐儒德忙问他出了什么事,他仔细关好门窗后,才将怀中的包袱放在案上。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一袋印有州府官印的米,另有一封书信。
高先生说有个本家侄子是在府衙里打杂的,这些天每到晚上州府大人便会让他们从衙内运送大批的物资到一些不知名的仓库里。
因为几乎都是趁夜行事,高先生的侄子便起了好奇心偷了一袋出来,才发现原来竟是白花花的大米!
他自己心里没有底,就来找高先生商量。高先生也觉事有蹊跷,跟他去指认的仓库看了,才发现原来是本地一个粮商的米仓。
州衙的官粮被运到商户那里,高先生意识到这其间定然涉及贪腐之事。他于是嘱咐侄子继续留意,直到侄子偷来这封书信。高先生不敢自作主张,才想找唐儒德拿个主意。
唐儒德拆了那信一看,原来是本地一个大粮商写给赵大人的,上面说到如何处理偷运出来的粮食,又如何与赵大人分成等。
唐儒德大骇,让高先生千万莫要声张,声张惹祸。晚上,他又让高先生带他去府衙和那粮仓偷偷看了,果然有人在运东西。
后来唐儒德左思右想,他本就忠耿,粮食乃是民生大事,万万容不得如此欺民之事发生。他让高先生将证据交给自己,又交待了家里的事,便毅然踏上了状告之路。
当时裹挟着满腔孤勇与悲愤,如今想来竟是破绽百出。
不说那高先生的本家侄子是否能拿到赵大人与人的秘密通信,且说他眼睁睁看到有人在运送东西,竟也没去确认里面究竟是不是粮食?
是以后来发现不论书信还是仓库都是假的时,他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而如今连高先生都死了,他连问他一句为何要构陷自己都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