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足够的艾草,即使再来今天三倍的人,也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手札上记载需要多备些艾草,因为每次发生瘟疫时都会需要大量的艾草。南瑾没有见过发生瘟疫的样子,但是只要一想会有某种病毒在散播,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她就有些紧张。
前人可能是怕后人不重视,还特意在手札上举了很多的例子。每次瘟疫爆发的惨状,药物不够就等于士兵没有武器,身为一名医者,你拿什么和死神战斗。里面有很多事迹,比如某个县药材不足,战况惨烈。
手札还是很有意思的,从这个诊所有已来,它也就产生了,南瑾拿的这本是薄的,只有特别重要的需要后人铭记的事情才会被记上。
还有好多本厚厚的,每个医者都会留下一本。这一本是什么都可以写上的,医家的见解,病案,甚至心情都可以写上。南瑾一时兴起,找出最上面的一本,也就是上一位大夫的,看了起来。
上个大夫写到自己二十岁出师,携妻儿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村民很和善,只是不能亲自孝奉双亲,有些黯然。但是很快他就适应过来了,先事君,国在前。再事亲,家在后。好在大哥在家,他多寄些银两回去好了。
之后就很少见他感伤了,多是一些医案。有的还特别有趣,比如有一次他在道边行走,遇到一个人浑身瘙痒,难以忍受,他用尽办法,也没能减轻分毫。结果这个人滚着滚着就滚到路边的泥坑里,不消两刻竟是自己好了,他百思不得其解,特记录上,以期后人来解。
南瑾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直到安安回来,才想起韩言还在后院里等着呢。
南瑾让安安看着前院,她慌里慌张的回去,结果发现韩言早就走了,怪不得没见她回来,也没有去找她。反正没事南瑾就又回诊室了,打算再看看那本手札,顺便可以读给安安听。安安虽然认些字了,但完整的读下来还是很有难度。
“师傅,我小叔五天后结婚,我爷爷让我给你说一声。”
“时间过的这么快呀,行,师傅知道了,一定会准时到的。”
“那师傅,我回去帮忙啦。”
家里正在布置新房呢,剪囍字什么的,她也会做,刚刚她就是回去弄这个了。而且师傅这里就中午要艾灸的人多,估计也不会忙了,安安就放心请辞了。
“好。安安,如果家里忙的话,这几天可以先不来了。”
“师傅,那哪行呢,中午人太多了怕您忙不过来,明天我奶奶和我娘都说要来灸一灸呢,我回去没人,也不知道做什么。”
“那安安这一旬只在中午忙时帮师傅就好了,我们先不学新的。”南瑾也不忍心安安这么小的年纪操劳太多。
不过南瑾真的是多虑了,办喜事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