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圩屯后街的小青年们已经在林志久的小店汇合,男男女女合计有十多人。
“你妹妹咋没下来?”
万帆到小店门口的时候,郑雪梅问。
“她嫌远,不爱动弹。”
进入九十年代后,这种露天电影已经渐渐稀少,完全没有八十年代那样夏天几乎三天两天四乡八里就有电影上演的盛景。
以前看电影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而现在上岁数的人除非是本村或者是邻屯演电影,否则一般都会躲在家里看电视而不会跋山涉水去凑热闹。
但是年轻人就不管那套了,呼朋唤友不知疲倦地跟着放映队挨个村子跑。
万园园就是不爱动弹的那类人,宁愿躺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意来回走十多里地去看电影。
人到齐了就开始开拔,这一小群人出门向东直插东山。
从小圩屯往东上山穿过姜崴小学到大圩屯,过了大圩屯就是乌岛公社辉光大队的地界。
沿着大道走大约三里地过辉光大队砖厂就到了莆屯。
莆屯的村口有个小店,在经过小店的时候,万帆借口买包烟走进了小店。
在林志久小店因为人太多,他没好意思买什么东西。
人太多,狼多肉少不够分。
莆屯小店里有好几个年轻人,叼着烟卷的举着酒瓶的,流里流气一看就不像什么好人。
万帆买了袋装花生米、瓜子和几样小食品外加一包桂花烟,一共花了有四五块钱。
五块钱买了很多东西,他穿了一件夹克,里里外外的兜几乎都装满了。
万帆察觉到那几个青年的目光有点不怀好意,买完东西就准备匆匆离去。
就在他刚转身要离开的时候,那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里有人发话了。
“哥们!哥没有烟抽了,买盒烟给哥抽。”
万帆假装没听见,举步就走。
一个青年刷地拦在了万帆前面:“跟你说话呢,没听见呀!”
万帆转头望着靠着柜台的四个青年:“你谁呀?”
其中一个穿着衬衣开着怀的青年说道:“我姓刘,刘二。”
刘二这个人在辉光乃至乌岛公社是真的有些名声,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名声。
不过光辉和姜崴分属两个公社,他在乌岛公社有名但在云华公社却没几个人知道他。
姜崴因为和辉光大队挨着万帆才知道此人。
“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买烟给你抽?”万帆面色平静地回答。
这种事情在九十年代的农村屡见不鲜,在辽南当地这种行为叫逮票,就是敲诈勒索的意思。
“怎么和我二哥说话呢?”万帆面前的青年一副如果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