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二后一,结构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些小问题。
首先是续航低,因为是地中海战舰,根本不追求大航程。
沐风把她舰体内部多余的乘员舱室压缩到极限,多出来的空间装载更多的燃油和弹药,将续航能力提升上来。
第二是适航性差,同样因为是地中海战舰,不准备去大洋上玩。
沐风就提高干舷,调整舰首形状,整体优化船体结构。
第三是当时的意呆利的某些制造工艺不达标,很多部件最后的产品并没有完全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
这个就捡有问题的部件重铸就是了。
第四是防空能力差,这个大家都一样。
沐风把防空系统和副炮换成自己新设计的130、60、30毫米组合防空系统,加装近炸引信炮弹。
第五,嗑药炮炮管寿命只有130发,一个炮塔内储备的炮弹打完了,炮管差不多也该换了。
这个也简单,主炮和黎赛留一样换成深红主炮缩减版。
最后把维内托那个神奇的舰载战斗侦察机,换成可以容纳4架直升机的机库,再加32枚反舰导弹。
动力系统也换成辽宁改造前的,输出功率从13万马力提升到20万马力,速度应该能够提升2节。
维内托、利托里奥、罗马三人的改造基本一致,改造好第一个,后面两个都是直接套用,没用多少时间。
做完三姐妹的改造之后,沐风来到了帝国的身边。
历史上的帝国号并没有完工,不过已经具备了动力系统,炮座和炮塔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帝国号曾经有过改造成航母的方案,而且不止一个方案,其中有不少意呆利人习惯性的脑洞大开的设计。
比如说有滑越起飞的方案,也有弹射起飞的方案,甚至还有加装德国制导弹发射器的方案。
她还有甲板外飘设计方案,舰桥是在船体外面的,除了没有斜角甲板,和现代航母非常相似。
航母加导弹加上滑越起飞,和后来的苏联载机巡洋舰简直一脉相承,而苏联的军舰设计本来就是师承意呆利。
但是这些方案最终也仅仅是方案了,没有来得及执行战况就已经一面倒,也就不了了之了。
意呆利投降盟军之后,未完工的帝国号被德国当作靶舰炸沉。
这个世界的舰娘帝国在刚刚诞生出来的时候,是只有船体和动力系统,没有武器和上层建筑的。
首先要接受一次改造,自己完善船体,安装上武器才能参与战斗。
眼前这个帝国,是出现最早,战力最强的一个,她早就建成了战列舰。
从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