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三个人的包袱,带着他们坐上了市里专门派来送他们的小汽车,前往火车站,踏上了这次的疆城之行了。
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现在基本上已经把村子里的原先属于他们工作完全脱手了。
尤其是毕老太太,这些年她带出的几个徒弟也有成才能拿得下活儿的。
于是,在她跟公社和队上打了报告后,就把队里卫生所的一摊子事儿给交接了出去,自己也就是在他们忙不过来或是有什么处理不好的事儿的时候给搭把手。
平时兴致来了也会去扫盲班或是村小学给帮着带带课啥的。
她也不要村里的工分,纯属打发时间发光发热,因此,队里的人倒也没有有意见的。
老太太和老爷子两人现在无事一身轻,无聊了就在队上找找活儿打发打发时间,培养培养后辈。
要么就拎上家里的鸡蛋和自留地里种的蔬菜瓜果什么的进城,挨个儿的去几个儿女家里四处串串门儿,给他们送些新鲜的瓜菜,再一起唠唠嗑啥的。
然后等到晚上了,老两口就回老三儿子的家里住住,跟孙女儿亲香亲香,给儿女们做做饭啥的。
等到城里住得腻歪了,人老两口打个招呼就又利索地回村了。
算起来两人也算是过得悠闲自在,相当的自得其乐了。
这么完美的养老生活中,他们唯一的牵挂就是大儿子一家了。
所以,在这次听三儿子说了要带他们老两口子去疆城看大儿子的时候,俩人哪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啊。
赶着回村收拾了行李和一大堆的熏肉土产什么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就包袱款款的住到了城里三儿子家,就等着儿子这边什么时候能把事情给安排好了,三人就能立刻启程出发,也好尽早的叫他们看到大儿子他们才好。
古建国上下前后的事情安排的挺快的,但他到底也没能快过从村里传出的,自家爹妈要出远门儿的消息,在安城当官的圈子里的传播速度。
通过村里陈队长传达到公社的消息,很快的这事儿就不断地往上传开了。
都是做官的,一套一套的套路到了啥时候都一样。
老两口没觉得自己出个远门去看大儿子是个啥大事儿,可愣是叫公社那帮人一层一层的把这事儿给报了上去。
这不,结果就是原本买好的卧铺票被人给他们升级到了领导专用的独立车厢,这去车站的路上还有人开着小汽车来送,加上人家给准备的吃食和钱票供应证啥的,倒叫全家都有点儿不自在了。
虽然人上门来的领导说的是提前给老人把他们下个月的补贴和下下个月属于二老的国庆的福利提前给支出来了,但谁还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最后还是老爷子板了脸,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