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装备的数量和物资还是让他着实的大吃一惊。
这就同看小说或资料一样,阵亡万把人只是感觉一带而过,一点都没有震撼感,如果代入现实中,四千具尸体能够摆满一大片山坡,一具一具排起来会长达七公里,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由于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辆都经过了数月毫无维护保养的停放,加之缅甸闷热潮湿的气候作怪,大部分车辆以及上面的武器已经急需检修才能使用,这让准备直接形成战斗力的常天放有些措手不及。
在大骂英国基地的人混蛋浪费之后,常天放亲自卷起袖子投入到了车辆的维修保养之中去了,将郑洞国安排他向蒙巴顿报到一事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常天放顺利的接手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批的物资,对于奥斯来说是个鼓舞,这样加尔各答的固守就得到了保证,而他也不必硬着头皮去跳山下奉文给他所准备的圈套,对于这批坦克,奥斯有十足的把握相信中亚人并不知情,如果不是罗斯福之前透露的消息,该死的英国基地的人竟然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这让奥斯对于英国基地的人的保密制度大感兴趣。
奥斯站在巨幅地图前,这两天来他一直在不断地模仿山下奉文,置换身份的去模拟山下奉文,看看这位中亚所谓杰出的战术家到底想要干什么?怎么才能将中亚军此次进攻的战略利益最大化?
分兵三路,一路强攻加尔各答,一路深入印度腹地,另一路随时策应缅甸?奥斯有点头痛,英帕尔的失陷似乎一夜间让中亚军平添了无数的可能,中亚军至少有三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可以作为机动兵力来使用,中亚军的选择似乎很多,山下奉文会不会忘乎所以的骄兵狂进?还是会保意进取稳扎稳打?求得战术方面的极致发挥和战略方向上的绝对主动。
猛然间,奥斯发觉自己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他太在意山下奉文其人了,尤其是山下奉文所制定的那几乎将他逼入绝境的战术,间接的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无形压力,非常可惜的是山下奉文的战术在精妙,也抵不过陈纳德的运输机来得快和实际,二天时间数千名装甲兵和维修人员就出现在了千里之遥的加尔各答,而山下奉文的部队还在靠着双脚在狂奔。
欣然,奥斯回想起后世整个二战的历史,中亚、德国等轴心国基本就是输在了美国基地巨大的工业潜力上,尤其是中亚,叫花子和龙王拼家产的结果无疑是十分悲惨的。
一力降十会,美国基地人的制胜法宝,跟你拼消耗!从133年到1944初,美国基地已经全面完成了战时体系的转变,在此期间内,有38艘航空母舰下水,73艘正在紧张安装,10艘战列舰下水,二十二艘在建,联盟军初中,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