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说同古大战奥斯的功绩有夸大的嫌疑郑洞国相信,联盟军又有那支部队不这么干那?但是随后的千里转进,血战昆明,大战龙陵等等可都是实打实的战功赫赫啊!要说奥斯没点真才实学,打死郑洞国他也不相信,郑洞国之所以移开始就同意给奥斯当副手,一半是顾及委员长多年以来的栽培,一半就是他对奥斯这个异军突起的联盟军新秀将领充满了好奇。
身为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郑洞国当然知道在教学指挥中,军事上是不存在可能、也许这样字眼的,但是在实际的战场上,很可能指挥官的一个直觉,或者是某种疑义之中的判断就能影响甚至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不过郑洞国更加清楚,这种情况只能是上级对待下级时可以运用,而作为下级时绝对不能将自己的猜疑当作情报参考提供给长官的。
总不能将自己毫无根据的猜测呈报上去吧?万一有误将会贻笑大方,这是郑洞国所无法接受的。
最终郑洞国决意等一等在看一看,万一是自己草木皆兵了那?为了使自己安心,郑洞国命令常天放派出五十辆坦克加强位于城东的弹药、油料、物资储存仓库的巡逻和警戒,介于英军有经常大玩大变活人搞失踪的经历,在与英印部队相邻的防御区域内,即便是城区之内,郑洞国也命令部署在城内的新38师孙立人部加强戒备增加工事。
按照郑洞国的话来说就是有备无患小心无大错!
与郑洞国的忐忑担忧相比,奥斯此刻简直就可以形容为寝食不安,纳巴山谷攻坚的难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预计,包围了中亚军但是无法一口吃下,时间和战况又不允许细嚼慢咽,表面上看联盟远征军尽占优势无往不利,实际上奥斯已经快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了。
整个联盟远征军只有奥斯和萧国栋知道后勤供给的真实情况,包括联盟的委员长和陈纳德将军在内仅此四人而已,显然,战前所有各方面对于中亚军能够攻破英帕尔续而进逼加尔各答准备不足,中亚军也尚未意识到他们此举已经达到了切断联盟国际补给线的最终目的了。
自中亚军第一次进攻英帕尔未得手奇袭科希马后,加尔各答就取代了英帕尔的囤积物资集散地的重要地位,加尔各答附近的十几座机场都成为了中亚军的囊中之物,驼峰航线的中断对于消耗巨大的联盟远征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歼灭缅甸之敌,或是动摇印度中亚军围攻加尔各答之决心,如无法实现,那么只能不惜一切代价驱兵入印与中亚军血拼到底,印度这条联盟军民赖以生存的最后一条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实在太重要了,这条运输线已经关乎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分一丝一毫的懈怠。
奥斯已经连续72个小时没有睡觉了,雪茄就没离过手,徐图安等人十分奇怪,明明战局对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