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们可以战死,但是绝对不能投降或者被俘,武男浩本也清楚,自从他跟随粟林踏上这鸟不生蛋的硫磺岛的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硫磺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中亚军在紧锣密鼓的策划着反击,粟林认为联盟军已经登陆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一万人,尚未站稳根基,按照他的设想,如果反击部队的速度够快,攻击突破得够坚决的话,他是完全有机会在盟军海面炮火支援编队反应过来之前将联盟军击溃,但是很多人都不看好粟林这个仓促而成的反击计划,包括武男浩本都认为这个计划似乎过于简单了一些?极度迷恋战术和人因制胜的中亚人恰恰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如同往往结构越简单的武器可靠性越高一样。
最终,十分无奈的粟林只好双手按着桌子九十度大鞠躬弯腰道:“谢谢,摆脱诸位了!”
一个司令官竟然要拜托自己的下属执行命令?而且还是在号称军纪阶级森严的中亚陆军内,这简直有些骇人听闻的意味。
粟林在筹划他的夜袭,或许历史就存在那么多惊人的巧合,与此同时,奥斯也在计划他的伞降突击,奥斯看过一份后世中亚右翼分子关于硫磺岛之战的评论,这份评论虽然是在替中亚军国主意分子在拼命鼓吹,但是却也写出了很多独到之处,对于粟林的成功做法和失败之处一一做了细解评说。
但是让奥斯最为关注的是,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中亚军之所以能够在硫磺岛坚守如此之久,完全是因为折钵山内的顶部有一眼清泉,否则没有水源的中亚军不出一个星期就会不战而败,这也是当初美军不曾考虑过的一个重要环节。
靠军舰运送淡水的美军理所当然的认为火山岩地貌的折钵山根本不会有能够满足使用标准的淡水,即便有水也是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火山泉,地理学家的分析导致了美军在三十多天旷日持久的大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原本以为中亚军会因为硫磺岛被封锁缺乏淡水而不战而败的美军事后专门组织了人员对中亚军的储水装置进行了调查,但是毫无任何结果,而且美军的各种战报中也未提及这个至关重要的泉眼?
“难道是美国基地人羞于提起?或是不屑一顾去记录?要么是这泉眼实在付出隐蔽,隐蔽到了美国基地人无法发现的地步?在或者这个泉眼根本是后世小中亚在YY的也未尝不可!”对于一个尚无法肯定的泉眼派出一个完全由精锐组成的突击小队,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奥斯的这些已经接近严格意义上的特种兵的身价自然不菲,对此奥斯有点犹豫。
但是,已经到了箭以在弦不得不发的时候了,奥斯非常清楚,如果真的有这么一眼泉水,而且又被突击队所炸毁的话,缺少淡水的中亚军在一个星期以内必定无法在对折钵山进行坚守,即便能够坚守其的战斗力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