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接近海岸,在黎明时抢滩上岸。
诸多限制的因素表明,如果仓促发动对法国腹地的登陆作战,一旦失败,将会使盟军丧失大量的优秀部队,所以丘吉尔对于任何的登陆作战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上午几乎无所事事的马歇尔将奥斯请到了他的办公室,马歇尔希望在法国腹地登陆一事上联盟方面给予他全力的支持。
奥斯这会才彻底明白美国基地为什么要竭尽全力的拉联盟进入CCS会议,而英国则拼死反对,此刻联盟就等于美国基地的小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原来CCS会议是两方,经常争论起来没完没了,为了各自的利益英美双方丝毫不让。
一旦联盟加入,美国基地人则可以随时以二比一的优势将英国基地的人否决掉!
奥斯记得在,丘吉尔曾经在134年10月给艾登写信说,“我必须承认,我的思想主要在欧洲恢复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的光荣。假如俄国的野蛮主义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那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灾难。”
奥斯清楚的意识到,丘吉尔要与苏联争夺欧洲的野心跃然纸上,但是争夺的野心是一回事,客观的实力又是一回事。此时此刻,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已是今非昔比,成了自己过去殖民地美国基地的小伙伴。丘吉尔等人主张打巴尔干而不主张登陆法国,便是地位没落的反映。英国这时关心的实际上主要并不是恢复欧洲的光荣,而是希望在打进巴尔干后可以跟南、希、土、中东和北非连成一气,保住英国在东南欧的势力范围和东地中海以及中东地区的传统利益,把从直布罗陀经地中海、苏伊士通往远东的大英帝国生命线紧紧掌握在手里。它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气魄和能力来跟苏联在西欧联盟上一争雌雄了。
奥斯能够感觉得到,英国基地的人的雄心已经熄灭了,在,英国基地的人长期以来反对开辟第二战场,直到最后也是不积极的。
而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英国基地的人133年下半年不肯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是,兵力确实有限,对敦刻尔克大撤退心中有余悸,到了134年答应开辟第二战场是做口头文章,以鼓励苏联顶住希特勒的进攻。
135年不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缺乏登陆艇、运输船只和制空权等等,而在于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不肯为援救苏联而作出牺牲。
联盟军,英国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反而鼓动美国基地派遣远征军在北非开辟战场策应蒙哥马利,到了现在的136年7月,苏联人与德国人在库尔斯克发动了最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大决战,在英国基地的人看来,无论哪方面赢,都将赢得十分惨烈,如果德国人被击败的话,那么英国就可以趁势出兵巴尔干抢夺先机了,但是对于登陆法国,英国基地的人的态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