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法文等等,让要通讯的两者可以100%识别信息内容,同时这种快速且大量的数据传输又非常安全、隐秘,甚至能传达出‘图片’、‘视频’乃至‘声音’,因为究其根本来说,这只是数据的转换而已,就好像音频文件等等。
好舌头一秒钟可以念7.4个字,但人脑芯片之间的交流速度却远大于这个数字,而且理论上限则是人脑的反应速度。
正所谓思想有多快,传输信息就有多大!
人脑芯片之间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多对多,都是完全即时的,只要思想能跟得上,那就没有丁点问题!
但这么做有个缺点,那就是人们语言功能面临着退化的风险。
试想一下,表面看上去如痴呆一样地干坐着,但实际上却在和不远处的人实时沟通着,或许工作效率会提升,但人的语言能力实际上是在一点点退步的,以达尔文的观念来考虑,如果全社会都是这种状态,或许几百年后人们将会丧失‘语言’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在几百年后的人们在外形上都会明显有别于现在的人们,而且差别很大。
适者生存。
这不只是商业上的一个金句,在生物学中同样适用。
“您想多了,这东西不是裤头,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管明安慰他一句。
从成本上来考虑,这东西还真不便宜,哪怕最后能量产了,但这东西的价格也是飞升。
能围绕人脑芯片+人工智能打造出一套政策,不说在生物学上的考虑,起码社会学上肯定要做研究的,这不是管明能说得算的,同时也不是王教授能说得算的。
“算了,以后再说吧,听说你最近又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方便说说?”王教授也转换话题,索性不谈这些东西,他没有当巨头的命,也不需要操着巨头的心。
“哦,一款电子眼镜,不过现在还没弄好呢,正在研究眼镜的结构问题,毕竟适用性要大一点。”管明也拄着下巴,看着监控中的实验人员,同时心不在焉地说着。
其实两人都没明言,人脑芯片+人工智能这个组合最大的优点是杜绝作恶的‘念头’。
现如今的法律是从结果上来判定的,比如说想要判一个人犯有杀人罪,那要有‘杀人’这个结果。
但人工智能作为人脑芯片的第一也是最终的监控端口,如果有这方面的意图,那绝对会被监控到的。
就算人脑芯片的载体有拒绝上传内容的权限,但有些东西并不仅仅是一个‘拒绝’就可以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