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必须要从满洲“鞑虏”进关以后制造的“扬州十日”说起。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朝的多铎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夏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十天的大屠杀。
古小龙在扬州博物馆中看到了一篇《扬州十日记》残篇,虽然还算完整,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书卷已经腐烂得比较严重。
这对于古小龙而言根本就不是难题,只见他将手放在了该书卷的玻璃展示柜上,通过自身的大小周天中微子“真芥子米”意念能场内功,通过自身强大的感知感受能力,将这部残卷的遗失信息全部收集,马上就将《扬州十日记》残篇不差分毫地全部补齐。
古小龙还将补齐的内容转存给了扬州博物馆,使扬州博物馆的老馆长激动万分,不停地千恩万谢,后来有人捐献出了完好的《扬州十日记》,结果与古小龙补齐的内容一比对,一字不差分毫不错。
《扬州十日记》是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记载了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四月廿四日,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没有回应。
四月廿五日(五月二十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剑自刎,为部下所阻。
多铎劝其投降,遭史可法严辞拒绝,多铎遂下令在军前将史可法处死。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继续率领残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才占领扬州。
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血腥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扬州死难八十万人。
这是发生在公元一六四五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亳州、盱眙,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
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形势更为危急。
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
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结果惨遭杀害。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清军在占领扬州后,立即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十日记》就是这段历史的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