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庆友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经典《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后由唐玄奘译为汉文。庆友尊者在《法住记》中首次为大小乘佛教进行了分类。又将「十六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大众。从此佛教徒对「十六罗汉」的崇拜逐渐普遍。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
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舒式坐于松树下,左手托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侍者持羽扇而立。祥云托文殊菩萨,松枝间为喇嘛丹巴·索南坚赞。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手中所持的经书和法钵据说是处于恶趣的众生献与尊者的礼物。当时,尊者为了帮助没有机缘聆听和实践佛陀教法的恶趣众生,为他们说法。说法之后,恶趣众生向尊者奉献了这两件礼物。
处于恶趣的众生看到或者触摸到经书或法钵都将得到多方的援助。举例来说,由于邪念而坠入恶趣的人,看到或触摸尊者的两件标志,将会减缓所受的痛苦。
聋哑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持误见的人,经书和法钵将帮助他们恢复感官、神智的正常,并可信奉佛法、弃除误见。他们还可获得智慧和两种荣辱感:荣辱感一是来自害怕公众责难的心理,一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唯恐受到自身谴责的心理。以上是宾罗跋罗堕尊者授与众生的恩惠中的一部分。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一生及其业绩向后世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
因此,一个人应该彻底弃尘世的享受,同家为僧,学习佛法。即:聆听佛法,理解佛法,实践修习佛法;一个人应该去除头脑中的杂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禅静于佛法;僧人不应该和尘世间住户有过多的交往;僧人受亲眷朋友的赞誉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经常滋生病态的感情;僧人应该遵守十二苦行,以每天化缘所得为生。
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十八罗汉之一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