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比之下,最为震惊的肯定还是销售部的人,刘凡相信此刻如果所有销售都在公司,场面一点非常好看。
因为刘凡的这个新政策实在有点爆炸。
之前刘凡在市场调研之后给到代理的返点是20%,因为刘凡了解到10%的回扣都是市场价了,自己就返10%代理商就没得赚了,李兵那边后来也是跟着改过来了,但这仅仅只是基础返点,代理这边没有还有各种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
比如随着销量的提升,返点也是不断上升,代理商要有本事一个月达到一亿的销售额,返点可以达到40%再加年中奖励金,这还不算他们自己可能加价卖。
现在刘凡把返点提高一倍,那就意味着一个像样点的实施外包公司就有可以从公司拿走50%左右的综合奖励,超级牛逼的外包公司甚至可能拿到90%,虽然这个政策只有六个月,但六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够捞一笔了。
这时候我们来算算公司还能赚什么?我们就按平均50%来算,然后公司养销售团队和职能部门10%-20%的费用是逃不掉的。
也许有人说那不是还有30%么?
朋友们可别忘了,技术公司最烧钱的是研发团队啊!技术是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的,不可能说开发出了一套系统然后就把研发团队开除了吃一辈子的。当然也有人开发出系统就卖,赚一波钱的,但那也是有人接手了研发团队。
要知道刘凡的技术其实是很庞大的,尤其是这次的2.0版本,涵盖了包括业务分析、企业内容管理、信息管理、IC协作等企业各方面需求,毫不夸张的说,框架的整体性完全不输于IBM。
这样的一套系统需要多少人的研发团队?去看看IBM的研发团队有多少人就知道。
那么养一个这样的团队要多少钱呢?
一个大数据行业的算法工程师,硕士年薪20万起步,博士年薪30万起步。可想而知养这样一个团队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是十分可怕的。
所以作为需要养科研团队的公司来说资金回笼效率对于企业发展是很重要的,除非你有强大的资金后盾。
比如背靠阿里的达摩院,人家有的是钱。
所以作为一家卖技术的公司,你当然也可以学人家共享行业或者外卖行业一样烧钱,但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家烧钱是可以获得用户也就是流量的,后面流量是可以变现的。
但刘凡是卖产品的,而且还是对应B端的产品,东西卖出去了就卖出去了,后期没有二次变现空间了。
前期烧钱无非就是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一下知名度,然后呢?
如果产品不够好,你依旧拼不过一线品牌。
如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