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太阳毁灭之世界末日> 第135章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

第135章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2 / 4)

地行星数目;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fi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公式2与公式1的区别在于R*替代了Ng,L替代了fL。

R*为银河系形成恒星的平均速率,L为科技文明寿命。

德雷克公式,用来估测银河系中存在地外文明星球的数量,是多少。

“德雷克方程”被看作是理论上,对费米佯谬的第一次正式回应。

但科学家,不同意很多公式中变量的值(可以严谨地说德雷克公式计算于银河系中,且我们可能接触的外星生物的数量,而不是有生命的机率)。

取决于不同的值,方程式可以暗示生命的形成,是频繁或稀少的。

德雷克计算我们,在任何时间可能接触的外星生命只有1个。

1975年,哈特在皇家天文社会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关于地球上地外文明缺席的解释》,首次把费米佯谬作为一个,严肃的概念来讨论。

针对费米的问题,他提出四种解释:1、对地外文明而言,进行星际旅行还不可行。

2、从动机分析,地外文明不打算和人类进行接触。

3、地外文明刚刚出现不久,和人类的接触还需要一段时间。

4、地球已经被外星文明拜访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哈特逐一进行讨论后,认为以上四个理由都不成立,由此得出的反推结论只能是: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

哈特的文章,获得了出奇高的关注率,大量的科学家,开始积极关注费米佯谬,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以观点激进而闻名的蒂普勒极力主张,用一种理论上,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冯·诺依曼探测器”来代替无线电搜索。

格瑞恩在论文《大沉默:关于地外智慧生命的争论》中,则认为德雷克方程的各项参数设置,存在缺陷,并提出补充建议。

精星灵,曰:“悖论观点。费米悖论讲述的是有关尺度和概率的论点和稀缺的证据之间的矛盾,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费米悖论的第一点,即尺度问题,是一个数量级估计:银河系大约有2500亿(2.5x10^11)颗恒星,可观测宇宙内,则有70泽(7x10^22)颗。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有人用德雷克公式来支持这个论点,尽管这个式子的基础,正在受到质疑。费米悖论的第二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