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守恒定律),例如宇称守恒在弱作用下不成立。弱作用的理论是电弱统一理论,弱作用通过交换中间玻色子(W及Z玻色子)而传递。弱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弱衰变,弱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大于10^-13s。最早观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变是弱相互作用现象,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应都是弱相互作用过程。弱相互作用仅在微观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大约在10^-18m范围内,比强交互作用的范围小)。由于弱相互作用比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都弱,故有此名。有两种弱相互作用,一种是有轻子(电子e,中微子ν,μ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参与的反应,如β衰变,μ子的衰变以及π介子的衰变等;另一种是Κ介子和∧超子的衰变。弱相互作用的一个特点是对称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间反射、电荷共轭和时间反演的对称性都被破坏;同位旋、奇异数、粲数、底数等在强作用下守恒的量子数都不守恒。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虽然很不相同,却又有相似之处。弱相互作用流与电流一样是守恒的,它们之间还有以对称性相联系的关系。在60年代末提出了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统一的规范理论。标准的弱电统一规范模型与所有低能的弱作用实验结果一致。理论中预言的中间玻色子也已于1983年发现。”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强相互作用。最早认识到的质子、中子间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是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强作用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作用最强,也是一种短程力。其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强作用是一种色相互作用,具有色荷的夸克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色荷通过交换8种胶子而相互作用,在能量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强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是介子。强作用具有最强的对称性,遵从的守恒定律最多。强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强衰变,强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最短,为10^-20~10^-24s,强衰变粒子称为不稳定粒子或共振态。强相互作用是作用于强子之间的力,是所知四种宇宙间基本作用力最强的,也是作用距离第二短的(大约在10^[-15]m范围内,比弱交互作用的范围大)。核子间的核力就是强相互作用,它抵抗了质子之间的强大的电磁力,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现在物理学家认为强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夸克、胶子有关。强相互作用比其他三种基本作用有更大的对称性,也就是说,在强相互作用中有更多的守恒定律。强相互作用不像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那样是长程力而是短程力。但是它的力程比弱相互作用的力程长,约为10^[-15]m。大约等于原子核中核子间的距离。对强相互作用本质的了解长期以来是物理学中的难题。人们曾经提出过许多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它们取得的成就都很有限。原因之一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