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狄这几天休息得不是很好。
陈浊宇的事情闹得比较大。虽然,行凶杀人无论如何要比校园暴力更严重。因为校园暴力里受害的孩子们往往不敢开口,而凶案一出,人们百无聊赖的神经便立刻被打了一针兴奋剂,控制着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被杀死的校霸家里颇有一些财力,这似乎让他的性命要稍微比别的**值钱一点。这几天他们聚集起一些看起来非亲非故的亲属在校门口排开阵势,拉起横幅,很有些为民请命的风味。为了证明其所受戕害的沉痛,他们甚至不顾劝阻把尸体摆了出来。好在夏天的苍蝇和细菌面子比较大,才把尸体请了回去。
总之,这样一闹,二十二中的这件事传得满城风雨,连大竹市的领导都不得不亲自指示媒体压住消息以避免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流言的先进就在于其不断进化与演变的活力。目前市面上至少流传着“二十二中**杀人分尸”“二十二中老师隐瞒命案”“二十二中**凭借关系逍遥法外”等几个主要版本。大众的目光是雪亮而具有发散性的,大众的怒火更是正义而无私的。囿于厨房与爱的平淡生活中偶尔有这样的调剂也不失为一种愉悦,可能正义感也需要排泄吧。
校门口的阵线总有一天会撤去,老百姓们口中也会换上更新鲜的零食来咀嚼。但人命关天,上级要求尽快给出一个结果。本来也不是什么很复杂的事,所有线索都像一条铁链子一样清清楚楚,只要按照规定办理即可。但精神鉴定什么时候出结果,并不是谢狄能够控制的。最麻烦的情况,也无非是受害人家属不满于精神鉴定再生一通是非罢了。
这几天,谢狄一直在回想陈浊宇当时躺在病床上的情景。谢狄从警十余年,见过很多犯罪嫌疑人的眼神,甚至陈浊宇在拘留所里一直涣散而茫然的目光,他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然而,当时陈浊宇突然出现而很快又消失的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小段时间里,谢狄感觉这个机器人一样木然的孩子身上,突然运行了另外一种程序。那种程序,谢狄完全陌生。
后来他给专家反映过这个问题,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人格分裂,允诺会多加留意。但谢狄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这时候门把手被扳动的声音把谢狄从思考中拉回。小王走进来,递给他一册装订好的A4纸。这是小**刚整理好的关于受害人和陈浊宇社会关系的调查分析。
谢狄接过来,一页一页地翻阅。这上面写的东西和他猜想的几乎不差。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而陈浊宇只有两三页。
“谢队,照这上面看来,那孩子和死者平常可谓一点交集都没有。死者对陈浊宇这种孩子可能都提不起欺负的兴趣。和他有过节的都是社会上的闲杂人等,其中有几个因为吸毒还被我们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