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厚度是三层夹纸,纸中隐约能见到云纹。
玉版纸的主要原材料采用唐代泾县的青檀木,檀木的含量超过了80%。
嘉鱼对纸张的微观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纸张中含有青檀木分子和少量的杨桃藤分子,并没有发现稻草类纤维物质!
因此可以确定,这幅卷轴是唐代早期的制品,因为宣纸中添加稻草,已经是唐朝后期的工艺了。
强子系统进一步对青檀木和墨水中的微量放射性碳14、微量放射性铀等物质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太阳辐射谱线,大气环流变化等因素之后,最终确定,卷轴的纸张于隋朝大业六年至大业七年制成,也就是公元610年到611年!
剑谱书写的年代稍晚,应该是大业八年左右写成,也就是公元612年。
这个时候,正是隋炀帝文治武功最为鼎盛的时期,炀帝亲征吐谷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并开始了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
确定年代之后,嘉鱼开始仔细分析“秘籍”到底藏在哪里。
双手变成了鼠标,嘉鱼划拉划拉,从卷轴头划拉到了卷轴尾,又划拉回来。
想了想,轻声道,“全屏环绕展示!”
虚拟卷轴以嘉鱼为中心,环绕成一幅巨大的圆墙!
嘉鱼从头走到尾,像操作平板电脑一样,双臂伸展是放大,双手合拢是缩小,仔细看了几分钟后,一拍脑袋。
“脑子就是有问题了,有科学仪器不用科学仪器……消去字迹层!”
虚拟卷轴上的《道德经》、剑谱招式消失了,只留下一张长长的空白卷轴。
泛黄的卷轴还能看到书写留下的白色痕迹。
嘉鱼接着下命令,“平衡色差!色彩还原!”
卷轴缓缓褪去了斑驳历史痕迹,恢复到洁白的原始模样。
系统开始微调光线,渐渐地嘉鱼发现了其中隐含的线条。
嘉鱼激动了,大吼道,“这里,标记!这里,标记!不对!这里的云纹取消标记,这里标记,这里……消去纸张底色,加深标记线条,80像素加深,按照逻辑算法补全!”
剑谱的纸张,是由三张同等大小的纸张粘合完成的,在中间的一层玉版宣纸中,作者用极细的笔,写了一段长长的文字!
嘉鱼明白了,锟铻剑诀歌的原作者,某位超级大能的古代人,用极纤的笔在夹层中写下了真正的秘籍!
而且他用的墨汁里,含有极微量的镭元素,也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
镭的所有同位素都有极强的放射性,估计这位倒霉的剑谱作者,偶然发现了一小团镭的化合物。
这种物质有个特点,即使在伸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