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到底是何所制?怎么会如此冰凉?看样子不像是我们这里的产物吧?”端详着那贴身符问道:
“寒陶所制!”当张力国说出这答案的时候,我刚问的三个问题等同于全部回答了,寒陶盛产于明末清初的山西一带。山西煤多,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新的矿物质,称之为煤jing(或者媒玉),煤jing这东西乃稀世之珍品,可以说是价值连城。除了煤jing以外,煤还有一种石化现象,煤被石化后,会产生一种和煤jing类似的物体,收藏者们一般喜欢称其为煤根石。煤根石也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物体,在价值上而言,仅次于煤jing。接下来,就要说寒陶,寒陶是煤jing和煤根石结合的产物,其数量几乎可以说是少之甚少,其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相传崇祯帝吊死煤山,口含一物,就是寒陶。
寒陶的特xing就是xing凉,可以凉的常人接受不了。但这种xing凉是可以掌控的,譬如说,你把玩在手中,因为寒陶充分和空气接触,所以其寒xing会大大减弱,如果你贴身放置,那寒xing就会大大的提高,可以这么说,寒陶的寒xing和空气的流通xing成反比,空气越不流通,寒陶的寒xing就越高。
寒陶最大的珍贵之处就是在于它的通灵,因为它是煤jing和煤根石的升华品种,不知道要接受多少的风雨磨砺,形成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寒陶,最起码要万吨煤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才能形成,经历过如此之久的“磨砺”,这寒陶不通灵才怪呢!
只可惜,寒陶最大的弱点在于它的使用局限xing。民间为何称其为“寒陶”,是在于它的可塑xing不强,一块不规则的寒陶,你不能切,不能割。由于寒陶的分子颗粒相对一般物体要显得很巨大,所以一旦切割雕琢,它就会大颗大颗的“崩掉”,唯一改造的办法就是烧纸。故“寒陶”名称中有一“陶”字。
在烧制寒陶的过程中,由于它自身的特xing,一般的火焰是奈何不了它的,就是你少了半天也是原来的那副模样,只有用煤炭来烧,那才能会有一些变化:变se。
寒陶的初se是墨黑se或者蓝黑se,已经煤火烧制,寒陶会将棱角“湮没”掉,这时它的颜se会成为幽绿se。等到呈现出这种颜se的时候,你就是用再多的煤火去烧,也是无济于事了!换而言之,通过煤火烧制,只能把一个拥有棱角的不规则黑se寒陶烧制成一个没有棱角不规则的幽绿se寒陶。
但正是这种变化,让寒陶有了一个新的功能,那就是可作陪葬品。
将寒陶贴身放于死人的胸口,并用楠木棺材盖实,这死人可保持万年不变,完好无损。这一奇特的功能对深信有人有转世的古人而言太有诱惑力了!因此,在明末清初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