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 第465章 怨戾的金钱——不该有的事件(四十)

第465章 怨戾的金钱——不该有的事件(四十)(2 / 4)

,我拿过水杯,喝了两口。虽然胸口还隐隐作痛,但咳嗽渐止。我酝酿了一下情绪,随后很平稳的对着易娉说道:“我敢保证,这尸一清肯定没被洪霁雯催眠。”

“尸一清没被催眠?怎么可能?难道尸一清能识破洪霁雯的催眠‘**’?”易娉不是很相信的说道:

关于催眠的准备:

催眠。其实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一般的催眠大师,给催眠对象实施催眠之前,要对着催眠对象实施一个心理意志的考量,考量出来的结果是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就直接决定了催眠大师要不要给催眠对象进行催眠。(药物催眠除外。)

为何要做这个有关心理意志的考量?在于心理意志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诸如我国的一些革命先烈江姐、刘胡兰她们,在死亡面前都不眨一眼,可见心理意志十分“强硬”,你要给她们最催眠?那是难上加难。总体而言:心理意志越薄弱,其被催眠的成功性就越大。

那如果明知道被催眠的对象其心理意志的指数相对较高(这个相对,是一般跟催眠大师做对比,如果,催眠大师的心理意志指数设为80,那如果被催眠的对象测出的心理意志指数为大于等于80,那对催眠大师而言,一般会选择放弃这次催眠。)。而催眠大师还要去给催眠对象去催眠的话,那就非常容易出现一种催眠现象——反催眠。这个“反催眠”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处理的不好,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这个不是我在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每年的中高考之前,有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前往心理咨询中心要求给自己的孩子催眠,希望通过催眠,让孩子加深对英文单词、语文诗句、数学公式印象,这个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催眠工作者在催眠的时间内,将考生比较陌生的公式词句通过潜意识植入,是有非常明显的提分效果,所以,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很多催眠工作者捞取外快的重要一环。每次催眠,收费200~500元不等,家长舍得花,孩子也愿意尝试(毕竟这种模式不用去死记硬背了,能非常轻松的就能掌握,对于学生何乐而不为。),那些催眠工作者们,为了多接一些这样的案例,就抛开了那种需要做心理意志测验的步骤,直接就开始对学生催眠,误以为,学生的心理意志应该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心理意志的。结果在07年的那次,就出了状况,一朱姓的催眠工作者,对一名高三的学生进行催眠,为了赶进度,并没有对那名高三的学生进行心理意志的评估,而那名高三的学生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强迫症患者,心理意志指数是极其高的,结果,在催眠的过程中,那朱姓的催眠工作者就被那高三的学生反催眠了,要不是那密室里有监控系统,可以说那朱姓的催眠工作者或许是永远都不可能清醒过来,因为其催眠导入只有他本人知道,没人能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