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系却越发壮大,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幼年时,族老不许旁人接近他,是怕他这个独苗被人暗算了吧?
暗算…?他好像有点异想天开的样子,立家又不是有什么王位可以继承。
待他安安稳稳地长大后,有时候会觉得那帮老家伙或许是有被害妄想症,因为立家除了有钱外,也没有什么权侵朝野的威望,最多是流传在外的善名。
毕竟他们立家有事没事就爱捐钱做慈善,所言所行皆是在为子孙后代谋福祉,想必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人会和有钱的善人过意不去吧?
就算真有些痴心妄想的上来挑衅…那他立家也不是吃素的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他立家的传统!
日升日落的生活不断重复着,可惜的是国泰民安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初推翻君主制的人难改贪婪,各方在内斗中都想借机推举自己上位。
以致战乱来临之际,大街小巷贴满了被粉饰过的征兵纸张,煽动着无数胸怀热血的男儿奔赴前线。
在这一片大势所趋之中,立家毅然站位选择以民为本的队伍奔赴而去,仍旧保持着赤诚之心疯狂捐款,绝不借此发战争财,民众的感激和高层的重视,无形之中迫使那些妄图明哲保身的商户不得不附和而行,由此立家声名远播的善缘总会伴随着暗流涌动的嘲弄。
那一年,不止是普通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因为商人们的行情业绩也在节节败退,退到了很多家业都颠沛流离的地步。
幸得立家祖上积德,他们世代经商留有底蕴,以致于没落魄到此等地步,不过也没好到哪里去。
从晨兴王朝开始,他们立家就是皇商,亲眼目睹着一个王朝的争夺陨落和另一个制度的建立开创,不少掌权者都渴望着富可敌国的金银细软,大多数人一齐摆出了贪婪的嘴脸,为求自保的立家只能笑着分割自己的财富,却仍旧被戳着脊梁骨。
即便是如此的卑微,商人的地位照样被打压到了尘埃里,军商不同行,商民不同桌的惯例由此而来。
这苛刻的偏见,却在那一年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相遇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腐根难以清除,仍会遗留陋性,由此,后来的立博闻也挺佩服凌振国对千秋的钟情,竟然能扛着世人的偏见强娶了不同地位的爱人。
国难在即,不同身份的人被摆正在了同一战线上,不仅是军人护国,农民也在扛起锄头,商人更是洗净了满身铜气,以热血沸腾共铸不倒山河。
打仗,谈判,调和,劝退,他努力从中周旋,却不得其他将领重视,依然固执坚信着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家族世代经商的最大好处就是明利弊,知进退,他不希望那些渴望和平的人在受折磨,也不喜欢这种窝里斗的场面…
队伍中有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