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事会在联系大家。”
导演放话,演员们却没多少喜悦的呼声传出,只是默默的收拾着东西。
经过这么多天的拍摄,大家都有些乐于其中了。
一群演艺圈的边缘人物,能有这么多戏份供他们发挥,对于真的想当演员的他们来说,是很容易高兴的事。
颇有些患得患失的滋味。
为什么呢。
如今的美剧有一套很成熟的市场规则。
试映几集,没什么效果的话,很可能就被腰斩掉。
而一部已经立项的电视剧被腰斩,作为其中的演员,又怎么可能太过开心。
他们担忧的就是这个。
一年里,一个电视台,能成功放映的电视剧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
试播十多部电视剧,最后能留来的也就一到两部。
更多的都是上映了一两集,就烂尾的剧。
不过,这都是观众的选择,倒也不关电视台的事。
制播分离的好处就在于此。
电视台可以花很少的钱,确定前景最大的电视剧,然后买下来播放。
如果是自产自销的话,无论是烂剧还是好剧,都是锅里的,压根没多少可选择的余地。
就像那句话,“钱都花了,不放出来可就都是损失。”
这也是制播没分离前,很多电视台一年都难得见到一部精品电视剧的原因。
当然,内里的情况还要更复杂些。
比如腐败啊、争权夺利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都有。
不过,温子仁却没演员们这么多心思。
他一个电影导演,过来拍电视剧,完全是莱曼吩咐的,不然,这货肯定不会接受。
后世,他唯一与电视台打交道的地方,那也是当电视剧的制片人。
还是华纳出钱太高,丫想赚快钱的缘故。
而由于《电锯惊魂》系列的前两部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温子仁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
就是既不想拍同类型的续集再创作,也没有很好的创作思路拍摄新电影。
新剧本倒是写了很多,可连自己那关都过不去,嫌不够有新意,更是不敢拿去给莱曼看。
这么一耽误,一年多过去了,成为幕后的日子比当导演多。
不过,他也是心思活络之人。
没啥好点子,也没有很着急。
试着往幕后发展还算是个不错的路子。
年中,跟着扎克-施耐德鼓捣《纽约行》。
成片莱曼已经看过,觉得大有可为。
属于两个优秀导演撞在一起碰出来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