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厂长看着手里的订单,心里却是苦笑连连。
这订单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接了,这份订单太大,估计今后一年,北京木器厂不用干别的了,所有产能,全都要为张俊平的家具厂服务。
他们刚刚开始进行的仿造家具的事,就要搁置。
可是,不接,又不舍的。
价格上调百分之十,和他们自己生产家具自己销售,利润也差不多了。
别看张俊平一套家具可以卖一千二,还有很多人乐意买。
那是建立在终生免费保修,终生免费退货,以旧换新的基础上的。
其他家具厂,哪有这个魄力?
有这个魄力的,信誉达不到,老百姓不买账。
北京木器厂倒是有这个信誉,李厂长也有这个魄力,可是木器厂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他上面还有一个家具厂书记,下面还有好几个副厂长。
开了几次会,反对的声音都很大,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抛开终生免费维修,终生免费退换,以旧换新这三个优惠政策,他们的家具也就只能卖五六百一套。
可越是这样,老百姓还就越是不买账,卖五六百都嫌贵。
对此,李厂长等一些模仿张俊平家具厂的木器厂,家具店都很无奈。
卖五六百块钱,最后的利润,也就比给张俊平代工高一点而已。
现在,张俊平一下子拿出这么一份大合同,而且价格上调百分之十。
木器厂的利润基本上和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差不多了。
按照李厂长的本心,是不想接这个订单,可是,他知道,他不接有的是人想接。
虽然国家实行厂长负责制了,可是老书记不甘心放权……
“谢谢张厂长!您这份大礼,实在是太重了!”李厂长犹豫再三,终于还是接下这份订单。
“哈哈哈!
李厂长客气了,大家都是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的,何必分那么清楚?”看到李厂长接下订单,张俊平露出灿烂的笑容。
刚刚那份合同,就是一个阳谋。
张俊平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十倍。
这一份二十倍的订单,足够把北京木器厂未来一年的所有产能压榨干净。
这也是张俊平经过精心计算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有了这一年的缓冲,明年张俊平自己的工厂建好,大批工人完成培训,自己的产能上来。
北京木器厂接不接他的订单,自己生产不生产家具,他都不再担心。
签完合同,张俊平简单在北京木器厂吃了饭,就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