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重生之大国工匠> 第三百一十四章宣德炉

第三百一十四章宣德炉(2 / 3)

来各种传说就没有断过。

关于宣德炉的制造过程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比较靠谱的两种说法,一个是暹罗国进贡了一批红铜,宣德皇帝命宫廷御作监的工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吕震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还有一种说法,宣德年间,宫内的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混成液体。又传说是佛典起火,金银珠宝与铜都烧结在一起,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

两种传说中,都是炼制了三千只香炉。

两种说法,张俊平更倾向于后者,因佛殿失火,佛殿内的铜佛像和金银融化,交融到一起,无法分割,只好将至铸造成香炉。

铸造的三千只铜炉,宣德皇帝留下宫里用的,其余赏赐给朝中大臣。

香炉铸成之后,宝光四***气内敛,端庄大气,大受追捧。

从宣德年间开始,就不断有人进行仿制。

诸多帝王都曾经尝试仿制宣德炉,就连当时铸造宣德炉的御匠吕震、工部侍郎吴邦佐也都为了谋利而进行过第二次铸造,但是都没有做到完美的仿制。

如果是有意铸造,红铜里面掺入金银,必然是有比例,且有文字记录的。

红铜并不稀缺,金银更不缺少。

只有这种意外情况下产生的铜合金,因为随机性,才会没有配比记录,无法完美复制。

有人可能说,也许当时吕震忘了记录金银铜合金的比例。

这不可能,在古代,民间的工匠干不好,最多也就是没饭吃。

而宫廷里的御匠,要是出了纰漏,那就是掉脑袋,甚至抄家。

所以说,当年的御匠不可能在抄家掉头的威胁下,出现这种疏漏。

张俊平拿起宣德炉,没有急着去看底款,而是先看炉身。

香炉包浆自然,光泽内敛,混元一体,是大开门的老物件。

再看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德字中间少一横,这是宣德年底款的特色。

不过,这一点不足以作为鉴定的证据。

德字少一横,这个特征,只要对宣德底款稍微有点研究的都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