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去东北边境倒腾物资的那批人的专用称呼。
其实,倒爷的范围很广,在东北苏联边境倒腾物资的那是国际倒爷。
还有一批人,大院里的二代,他们也是倒爷,不过这些倒爷倒腾的不是物资,而是各种物资采购的批条。
这些二代就是帮那些私营工厂老板搞批条来从中牟利。
扯远了。
杨明德老谋深算,知道按照张俊平的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木材制约住。
所以提前帮他谋划解决了原材料采购资格问题。
只是,张俊平更是棋高一招,把公私合营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
这样一来,采购资格更加不是问题。
这个年代,中外合资,比那些批条都管用。
一切为了经济发展。
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
这可不仅仅是口号。
所以,在金永顺看来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张俊平只是淡淡一笑,“回头我让我们厂的王副厂长去和丝绸公司联系一下生丝采购的问题。
苏州那边不行,我们就去扬州,去珠江,去山东,再不行就去国外采购。
我到要看看,他们舍不舍得让我花外汇进口生丝。”
国内你不让我采购,那我就去国外采购。
一旦知道张俊平要拿宝贵的外汇去国外采购生丝,刘首长,甚至国家部位的领导都会亲自出面帮他协调联系生丝采购。
国家有那么多急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需要外汇购买,你拿外国去进口生丝,这不是胡闹吗?
这就是张俊平的底气。
“张爷,还是您牛!”张俊平淡淡的装x,让金永顺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要是在后世,金永顺一定竖着大拇指对张俊平说一句,“张爷,您这个x,我给满分!”
“好了,这件事辛苦你了!客气话我也不多说了,咱们兄弟日子长着呢!”
“对,对!咱们日子长着呢!以后张爷您有发财的道,想着我点!”金永顺讪笑着说道。
“怎么?金爷对现在的收入不满意?”张俊平挑眉笑道。
“嘿嘿,满意,满意!只是以前穷怕了,总想着多赚点钱!”
金永顺算是比较倒霉的那一代八旗子弟。
从小听着老一辈讲述着八旗贵胄的辉煌长大,跟着老一辈学了不少八旗子弟的臭毛病,吃的却是窝头咸菜。
“行!想多赚钱不丢人!以后有机会,我带着你!
对了,你最近帮我留意一下明清古籍,像什么大清会典,大明宝典,明清宫廷档案之类的古籍。”
“行,您放心,这些古籍,我一准帮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