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少爷!此刻天色渐暗,您是否用过饭食之后再读书?”
进来说话的是紫苏,之前苏轶昭回来祭祖那次,就是紫苏和桔梗两个丫头服侍。
苏轶昭看了一眼烛台,不禁揉了揉眼睛。
“原来已经这么晚了?那就摆饭吧!”苏轶昭此刻才觉得腹中饥肠辘辘,之前看地入了神,也没觉察到饿。
没想到看了孟令溪的策问,居然对她也有些助益,助她开阔了思路。
看来闭门造车要不得,还是得与其他人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有进步。
紫苏抬眼去看,昏黄的烛光将苏轶昭俊秀的侧脸照得异常柔和,对她笑着说话时,双眼十分朦胧。
若非她知道少爷对她不过是寻常看待,否则都要以为少爷这是对她含情脉脉了。
想起上次少爷回京时,并未将她和桔梗给带走,紫苏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她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到了配人的年纪。
上次二老太爷府上的内院管事妈妈去探了自家老子娘的口风,想必是想为她儿子提亲。
可紫苏不甘心在这府里配了小厮,若是能跟去京城,哪怕只做个通房,也比做下人强。
至于北元府这边的少爷,则是紫苏退而求其次的打算。
这次无论如何,她都要抓住机会,否则等苏轶昭下次乡试再来之时,她都已经配人了。
眼前这个少年正在抽条儿,不过才两年多,原先与她齐平的身量,如今竟然比她高了一个头。
十二岁了,即便生辰还没到,也应该知晓人事了。
更何况七少爷长得好,说是再世潘安都不为过。
她不禁俏脸微微一红,在苏轶昭重新看过来时,连忙低下了头。
苏轶昭哪里知道紫苏的心思?她此刻全部精力都在策问上。
仔细收拾着自己的文房四宝,虽说用饭才不过半个时辰,但这毛笔却是要重新洗过,而后再用的。
北地的早春依旧寒风凛凛,如钝刀子一般,割得人肌肤生疼。
院子里的枣树和柳树才冒出几颗嫩芽,水塘中灰毛的野鸭三三两两游荡着。
不过这院里的梅花却是开得正盛,红梅将原本萧条的院子点缀,简直美不胜收。
“少爷!今儿戴这枚玉佩吧!”紫苏从匣子里拿出一块梅花佩,双手递到苏轶昭面前问道。
苏轶昭转头看了一眼,发现正是那枚满月圆环中镶嵌着梅花,下方坠着云纹佩和流苏的那块。
这是苏文卿之前在文书阁买的,苏轶昭原本猜测他要送其他的小辈,之后都忘了这事儿。
谁料当年回京之后,她在府上的第一个生辰,是苏文卿陪她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