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朱门寒贵> 第二百五十五章 四书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四书文(2 / 3)

今本人就在此,众人不禁又将目光投向了那名少年。

若非此地不可交头接耳,只怕这里就成了闹哄哄的坊市。

之前还对苏轶昭书院榜首质疑的考生,自苏轶昭与孟令溪比斗过后,都默默无语。

然而随着唱保声不断响起,苏轶珏和苏轶梁同为苏氏子弟,也受到了众人的关注。

他们在心中思量这二人才学如何,毕竟名额有限,能少一个对手,那就多一个机会。

苏轶昭到了号舍之后,看了一眼考篮内被分成三块的馒头,连忙将其拿了出来。

馒头也能夹带,因此搜检时是要切开查看的。

此刻天边已经出现了一丝鱼肚白,眼看就要天亮了,众人此刻才落座完毕。

此次县试分为五场,一场考一日。苏轶昭立刻磨墨,而后填上准考证号。

接下来便是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有考题贴板巡回展示。苏轶昭将题目仔细记在心里,而后快速抄下题目。

考生不得将答案写于密封线之外,否则就作零分处理。

苏轶昭拿起两张素纸,这是起草用的,因为卷子上不允许涂改,也不能有错字。

今日是正试,考的无外乎都是贴经、四书文、试帖诗等。

第一场录取的条件放地宽,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应该不成问题。

在前朝,科举考试就已经有了八股文的雏形,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直至如今,众多学子早已习惯用这种形式答题,且出的题也越来越刁钻。

苏轶昭看了一眼题目,前面是贴经题目,简直就是送分题。

何为贴经,那就是前世考试那种填空题,都是在四书中选的。

只要熟读四书,想来应该不会忘记。

尤其是在古代,翻来覆去就那么多书,有很多学子都寒窗苦读十多年了。若是不会,那就是平日里没下苦功。

苏轶昭目测了一下,发现有二十题左右,不过需要填的内容字数不多。

这应该是延用武朝以前县试的模式,不过到了武朝之时,科举考试的内容就有了变动。

再看下方,就是四书文一篇了。

是从四书中选取的一段,而后掐头去尾,只取几个字,让你破题再解题。

听说一般题目都起得玄之又玄,让人想破头。

苏轶昭看向题目,不禁愣住了。

“君子平?”

饶是苏轶昭熟读四书五经,甚至都快能倒背如流,也被这题目给整得晕乎乎。

她微阖双目,将四书中关于君子的文段都仔细回忆了一遍。

片刻之后,她心中默念: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这是《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