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在当时很是显赫。
康隆十四年二月初三,刚过二月二龙抬头。
百姓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热闹气氛还未消散,远航的商船便驶入了码头。
船只一驶入码头,皇上便带着众臣赶了过去,在码头迎接凯旋归来的商船。
百姓和商贾们都簇拥过来,船只的顺利返航,代表着新的时代来了。
苏轶昭看着大船驶入码头,船上一重官员皆衣衫猎猎,站在船头看向这边皇上所在的登高台。
就连苏轶昭,此刻也十分兴奋。
不多时,船上的官员都列队往登高台走来。
“臣恭请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轶昭站在后面,看向异口同声的大臣们,不禁感慨万千。
各个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之色,比之前黑了些,但精气神还不错。
“好!诸爱卿平身。”
皇上一样激动,甚至亲自下了台阶,将为首的礼部右侍郎赵世全拉了起来。
赵世全受宠若惊,“皇上,臣等幸不辱命。”
他说着就朝身后招了招手,苏轶昭就看见一名官员托着托盘走了过来。
“这是各国签署的协议和文书,都在这里,还请皇上过目。”
皇上立刻兴冲冲地拿起最上面的羊皮卷,当他打开一看,不禁尴尬了,全是洋文,一个字儿都看不懂。
他轻咳一声,“好!”
赵世全立刻会意,将下面的小册子递了过来。
“皇上,这是孟拉国国王亲自盖章的协议,他允许咱们的船只在孟拉国停靠,并有专门的官员接待咱们的商船,还可以为咱们的商船提供很多便利,不过要缴纳一定的税收。”
皇上立刻接过小册子,口中喃喃道:“应该的,应该的!”
打开小册子一看,皇上见有不少条例。
这他不熟,但是有人熟啊!
立刻转头朝着身后招了招手,“苏爱卿,快过来!”
苏锦荀的脚下往前一步,但只是跨了一步,他就顿住了。
这方向,不对啊!
他立刻朝着皇上指着的方向看了过去,在末列看到了自家小孙子,不禁捏了捏鼻子。
果然不是在叫自己,还好他机灵。
“苏爱卿,这条例是你列举的,这你熟啊!快过来!”
皇上见着苏轶昭不动,于是再次催促道。
皇上!请您说清楚,这儿可不止一个苏爱卿。
苏轶昭心中腹诽,但还是上了前。
“这些册子,你先看看有何不妥之处,而后将这些交到内阁,最后再呈给朕。”
此言一出,苏轶昭不禁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