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慈善家的日常生活> 401 情感归宿

401 情感归宿(2 / 3)

例如单亲家庭、父母在外打工等等。

纪律也好、学识也罢,这些都无法取代情感归宿,都没办法让孩子们有一个牢固而稳定情感锚点。

那些历史书上的先烈们,他们之所以能表现出超出常人的精神意志和道德品质,实际上是情感有了归宿,他们是怀揣这对新中国的希望和强烈改变国人命运的理念与信仰,因而才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情感归宿,或者说是道德品质,这才是赵启明更为看重的东西。

育德育德,想要培育优秀品德,要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有一个公正、善良的视角,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期盼!

精致主义、参军移民,即便国家发展到让世人为之侧目,但不能掩盖这繁荣下的疥癞之疾,赵启明不得不防。

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后,赵启明抬头,发现自家媳妇正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遂而如挠小狗一样挠了挠她的下巴,道:“你觉得呢?”

上天赠予她一双漂亮的眼眸,她却用来翻白眼。

宁玉燕厌弃地拍开赵启明的手,撇嘴说道:“我哪知道啊,这仨我觉得都很OK……”

有注意到赵启明依旧一脸微笑地看着自己不说话,她沉默了几秒钟后,有些泄气地说:“好吧好吧,我觉得纪律问题可以招收退伍兵来改变,教育问题更不用说了,多请老师来上课就是了,甚至于咱们可以聘请专职教师,我倒是觉得能陪孩子一起玩的院长应该是个好院长,而且因为是个孤寡老人,想必其所有精力都会放在福利院上面,不会参杂其他想法。”

“不愧是我媳妇,想得比我还周到。”赵启明不吝赞美,而实际上她所想到的东西,赵启明怎会忽视。

赵启明说了这么久的军事化管理,说明他心里对这块是上心的,说明他是有打算的。

人治不如法治,这是公认的事实,国法家规,很多东西虽然很形式、很制式,但却很管用,在赵启明的设想中,福利院和学校都要走双轨模式,除了正常的行政管理外,还要单立一个军事管制体质,用以加强孩子们的纪律性,不过区别在于福利院这边程度要大一点,学校那边程度要小一点。

倒不是说他非要区别对待,而是学生那边终究是上有家长,学生家长要是觉得学生太苦太累就退学了,那他就傻眼了,毕竟育德学校的本质是希望让上不起学的学生们有书能念,希望他们有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非挤兑孩子让孩子们失学。

而福利院这边虽然孩子们是孤儿,但赵启明操作性会更大,他唯一期盼是这些孩子未来能对社会产生有益作用,无论是当科学家、军人、医生、老师,还是当企业家、程序员等等。

“嘿嘿,那可不~”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