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戈柔手段的后怕,各种情绪充斥在这些老大人的身上。
随即戈柔严肃的说道:“诸位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从前做了什么,你们自己清楚,朝廷也清楚,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以后还请诸位大人想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们做了什么,朝廷不是不知道,只是以前腾不出手来管你们,以后做事,也该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是。”
这话算是敲打,十分有用。
今日还能站着自己走出去的人,以后当官做事恐怕比任何人都要小心谨慎不敢作乱了。
再大胆经过这么一回,也足够吓破人胆了。
至于这些能够请安走出来的人,是否能够一直平安下去,这就难说了。
要是懂事点,别再想着占便宜,戈柔或许可以网开一面,不再为难他们的下一代,可若是真想沾染海贸,现在戈柔自然不会说什么,她允诺出去的,自然会兑现,但是他们的下一代,戈柔可以保证,除非是品行出众的天才,要不然,可别想还能在朝堂上能够立足了。
戈柔就是这么小心眼。
这么多年还没贪够,没让他们吐出来,为的是局势,可不是真的顾及他们。
如此一来,接下来那些小杂碎,解决一部分,安抚一部分,盐政的烂摊子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
之所以说差不了,那是因为还没有从根子上解决。
回京后,她打算开始办报纸。
其实大清有类似于报纸一样的东西,这些只对各地衙门开放,上面的东西也不多。
戈柔要办一份官报,一份能让全天下百姓都能看到的报纸。
报纸暂时分三大块。
一块用来写朝廷的最新政策,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朝廷下达的政令,为何要这么做,不这么做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地衙门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另一块用来定一些必需品的物价的。
米面油小麦盐布料棉花……这些必需品的定价要求。
最后一块,一分为二,用来公布一下朝廷处罚那些违背政令的官员事迹,当然了,同时也用来赞扬那些落实朝廷政令的官员。
也就是个批评栏和表扬栏。
对象是大清这些当官的罢了。
另外她还打算组建新部门——编辑部。
这名字对现代来极为好懂,编辑部总部设在京城,主要负责报纸的内容,排版,发行。
各省的府,州,县,镇,大量招收童生秀才做地方编辑员,负责这些报纸能够清楚的被那些不识字的百姓知道。
……
当然了,这些还不够。
还需要一个监察部门,专门负责监察,防止有人勾结狼狈为奸,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