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爬楼四楼后的评论就省略掉,潮星报覆盖面很广,因此让苏轩冕小小的在RB拥有了人气,
肯定的,读者也不会因一个短篇喜欢一位作家,“喜欢”没有这么廉价。
哪怕是RB最轰动的短篇小说《RB以外全部沉没》,在发布时,筒井康隆就已是科幻大家。
总结就是,第一步很成功,反正“苏轩冕”这名字,等于说是刷了存在感。
别觉得没什么用,有多少作家刷了一辈子,都没有冒出个泡。
潮星报论坛,在下午两点整就会发送邀请评分,然后两个小时后,在下午四点整会开始统计。
为保证评分准确性,评分邀请会有两种,第一种是100份的正式邀请,第二种是20份的备用邀请。
因为所邀请评分的用户,也不一定两小时内都在线,所以如果有欠缺会用备用邀请。
潮星报本部。
“328刊,读者评点多少。”组织主编问。
统计编辑回答:“328刊报,副刊连载板块,评点得分:一分。”
“一分?”组织主编愣住。
“嗨,否率只有12%。”统计编辑道:“是两年三个月以来,副刊连载板块最高成绩。”
组织主编相当意外然后他道:“评点详情打出来给我,还有把重点长论,纳总邮箱打给我。”
“嗨!”统计编辑立刻照办。
不得不说,RB虽然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但他们平均的工作效率实际并不高。
就那旁边的韩国,这事布置下来,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但在潮星报,两小时后统计编辑把两种东西交给了组织总编。
组织总编隐约粗略审查了边,然后拿起表格,到了副社长办公室。
“社长,328刊的评点成绩。”组织总编放在办公室上。
副社长头也没抬,嗯了一声,随口问:“到否稿线了吗?”
其实潮星报评分很直接,共计百位,评点内容也极简单,投“是或否”,投否的读者低于二十人,也就是一分。
同时投否的读者大于四十人,也就是达到了否稿线,如无意外潮星报就不会再向这位作家约好。
为什么说是“如无意外”,因为这世上绝对的事情太少了,你连你自己儿子都不能保证绝对是亲生。
“一分,否率只有12%。”组织主编道。
副社长抬头看着组织主编,拿起文件,自己看。
从这位副社长的第一句话就可看出,他对这篇靠关系推荐来的小说,是没抱什么希望。
何况,RB多小,圈子就那么大,作为半个作家圈的人,副社长也是知道具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