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州路上自己被李逵气的够呛,一不留神拔掉了一绺胡须,他至少不用出门的时候黏上假的胡须。毕竟,下巴上的胡须虽然少了些,但却是自然生长的胡须,很难得。他入宫年纪比较大了,而且练武多年,身体上和其他宦官有些不一样。
胡须,可能是他在宫中最为特别的标志了。
可是,当初被李逵气地拔掉了一绺胡须之后,他下巴上的胡子不对称了。可他又舍不掉全部拔掉,只能乔装打扮。
这不,才让李云看出了端倪。
李云觉得童贯慈眉善目的样子,已经不怪他了。太监的脸,六月的天,比小孩都多变。童贯就算是做出任何情绪表情,李逵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李云却相信,不仅相信,还觉得自己应该补救一二。于是李云开口道:“那个公公,以后你黏胡子别用皮胶。用鱼胶。因为鱼胶不会发硬,能用很长时间。而皮胶会发硬,干了就往外翻,一看就是假的。”
童贯气地眼冒金星,对李逵的好奇心也没有了,气鼓鼓地对苏轼告罪道:“学士,奴婢身体不适,先去休息了。”
“过儿,去给童公公安排住处。”
“是,父亲。”
面对李云,苏轼抬手想要教导一番李云,但他忽然发现,李云的性格也不算那么坏,说真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苏轼想到自己也是说真话的人,似乎一直都崇尚本心,撇了一眼李云也失去了管教他的心思。反而有话没话的问:“李云,你怎么会一眼看出童贯的胡子是假的?”
“师祖,我爹以前是捕头,只要有江湖人来沂水地界,他都要去查看一番,警告他们不要为非作歹。”李云骄傲道。
李逵插嘴道:“你敢拍着胸脯保证你爹不是去捞外快,收江湖人的保护费了?”
“你……我爹也是你族叔吧?”李云气结,他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和李逵这厮一起玩了,太不给人面子了,尽给他添堵。
苏轼暗暗好笑,李逵也是个心直口快的耿直性子。
晚宴,童贯匆匆来,匆匆去,嘴上说的客气,可是苏轼也看出来了,这位脸皮薄,恐怕再也承受不住打击了,这才告辞离开。
于是,晚宴变成了家庭会议,商量准备去扬州的事。
高俅自然是最忙碌的,他要联系船只,准备行李,雇佣船夫。而苏过要整理家中的藏书等重要的细软。反倒是苏轼这个主人闲下来了,干脆询问李逵去首阳书院的情况。
李云自告奋勇,添油加醋的将李逵在首阳书院的表现夸大一番。说完,自己觉得有点亏的慌,添了一句:“师祖,其实我也能击败首阳书院的学子,只是李逵不给机会。”
“不错,你们有此机智,看来这些天读书还是非常有成效的,这样一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