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提出了变法的不足之处,选咸汤团,还是选甜汤团?要命了,这是一道立场题。”
不仅仅是他,很多士子都紧张了起来。
朝廷的殿试,皇帝来了,满朝文臣之中,有头有脸的都到了。
如果这时候选了变法派,得罪保守派。选择了保守派,变法派肯定不乐意。
关键是,皇帝是什么心思?
至于大殿上的范纯仁和苏辙,还有章惇、蔡卞、曾布、李清臣,明显的站在两个阵营之中。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变法派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保守派也没有全部都下去。还有个吕大防,护送宣仁太后的灵柩落葬之后,告假回了蓝田老家啃小米饭去了。
要是吕大防在场的话,应该能够三对四的局面,表面上变法派锐意进取,但保守派执政将近十年,见招拆招,也不是随便可以揉捏的软柿子。
除非皇帝下场!
皇帝准备下场了吗?
马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虽说李逵告诉他,皇帝希望在殿试有人能够站出来,立场鲜明的支持变法。
但真的将自己的仕途赌上去的时候,他却迟疑了起来。
扭头看向不远处的毕渐,这位不紧不慢地开始在草稿上落笔。
心里也开始着急了起来。
而李逵和范冲座次也很显眼,殿试就不存在打乱考号,也不存在舞弊的情况出现。皇帝都在上头坐着呢,题目还是现场出的,自然不存在舞弊的可能。至于排名,是让皇帝看到贡士的长相,好让皇帝有所印象。
范冲早就想好了写什么。
他压根就不能顺着皇帝的心思去写支持变法的文章,他真要是怎么做,就不会将状元让出去了。
绍圣元年的状元,真不好拿。
至于李逵?
他也没有朝着对神宗皇帝歌功颂德那条路上走,也没有想过踩着元佑党人不放。而是另辟蹊径。他脑中空明一片,早就有所准备。李清臣不是说变法的不足吗?
当然,这话是谦虚。文人都不喜欢把话说满。
但也给李逵找到了文章的思路,咱们就从根子上说问题。不说变法,也支持保守派的政治主张。而是说人口导致王朝的困境。
当然,开篇还是要吹捧一下皇帝他爹的,在草稿上扒拉起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李逵刚写下这句,顿时反应过来,暗骂一句:都抄习惯了,差点把《出师表》给默了出来。得换个调调,要不然自己肯定要被吊打。
“臣窃闻先帝励精图治,数十年不敢懈怠,外有讨伐番邦叛逆之功绩,内有被泽蒙庥百姓之德望。天下共之,黎民敬戴。然数十年夙愿功亏一篑,为臣子所误乎?好事者言位高者不贤,位卑者空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