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537章 想当国师吗?

第537章 想当国师吗?(3 / 6)

两个卫兵都不会汉话。

一口浓郁的羌语,让李逵听地直皱眉。不耐烦之际,对鲁达道:“都杀了,免得让他们回去报信。”

当他面对两个和尚的时候,对方惊恐莫名地盯着不远处鲁达刀起刀落,然后又是刀起刀落。吓得猛然哆嗦起来,争先恐后道:“大王,我会宋国官话!”

“大王,我的官话更好。”

一口西夏的土味汉话,还敢说自己官话好?好在李逵不嫌弃,对两人道:“你们知道往哪里走才能走出沙漠吧?”

俩和尚急忙点头。

他们怕一言不合,李逵再动杀心。

这倒不是李逵残忍,而是语言不通,留着也不能成为向导。还要浪费水,浪费精力去看管,岂不是麻烦。再说了,西夏军人的手上,哪个没有宋人的血?自从李元昊之后,宋国和西夏已经成了血仇,双方毫无顾忌的大战,数百万人的死亡,这份仇恨落在每一个普通的西夏和大宋人身上,都难以化解。

李逵眯着眼,看向两个乖地有点过分的和尚,道:“我要知道国师他会怎么离开沙兒海,他会走那条路。同时,我还要知道如何走出沙兒海的路线,绘制成舆图。你们要将知道的所有一字一句的说下来,要是能够画出舆图,我会留下你们的性命。等到走出沙兒海,就会放走你们。”

“我先说!”

“我先说!”

不得不说,寺院是个很培养人的地方。在文盲率高的惊人的西夏,在寺院里,目不识丁的和尚几乎很少见。

这个原因很多,比如说和尚太闲了,和尚需要会念经,会看经书等等。

不用劳作,不用为生活奔波,更让和尚们拥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识字,认字,仅仅是基础。李逵知道,很多大宋的寺庙之中的和尚不少都会一门外语——梵语。

和尚们会汉字,会汉话,同时能听说读写,也不会他让人惊讶。

李逵不得不说,他抓和尚的手段太高明了。毕竟按鲁达的心思,向导最好是跑在队伍最前面的人,而国师穿过沙漠的队伍之中,跑在最前面的是卫兵。

可问题来了,护国寺的卫兵大部分都是部落人,李逵很怀疑他们会说汉话。而李逵自己只能说两句最简单的党项话,还是现学现卖,在宥州城的觉明寺中学来的呢。而党项人说的是羌语,这真不能当成方言来听,从发音到吟唱,都已经跑到了外语的范畴。更要命的是,羌人没有文字。

这也是李元昊在建立西夏之后,就命令野利仁荣效仿汉子创造党项文字。

但党项文字,呵呵。

和辽国的文字一样,大部分时候都当成了摆设。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不管党项人为主的西夏,还是契丹人为主的辽国。技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